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大博物館小導覽
第一天展開我的「家庭主婦」新生活時,我撐著薄薄小小的陽傘,頂著烈日汗流浹背走在新加坡的街頭。自從我們夫妻倆決定從台北搬來新加坡之後,幾乎所有曾經和新加坡有交集的親朋好友,每個人都苦口婆心勸誡我們,這個小島國真不是普通的無聊,千萬別想不開搬到東南亞。偏偏我是個「不務正業」大師,只要不用進辦公室上班,我的人生就是彩色的(當然肝也是),上班時反而愁雲慘霧灰噗噗硬梆梆。像我這等人一點都不擔心新加坡好不好玩的問題,一下飛機老公前腳才去辦公室報到,我後腳就溜進博物館找樂子。
果真有拜有保佑,我居然發現新加坡有一個訓練導覽義工的組織「Friends of the Museums 〈FOM〉」,成員主要分佈在八間國立博物館,每年大概收兩百位義工。義工首先要密集上課六個月,另外三個月準備導覽口試,通過之後就可以在上課的那間博物館帶訪客參觀。因為我本來就很喜歡藝術史,「說學逗唱」也大概只有「說」勉強上得了台面,一聽到FOM的介紹,馬上就興沖沖舉手報名。這時解說員面有難色的告訴我,FOM的課程很熱門,不是路人甲隨隨便便可以去上課的,需要通過FOM的「面試」才可以。更誇張的是,距離開學還有三個月,名額幾乎都要額滿了,只有「新加坡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NMS〉」還有幾個位置可以去面試,所以我的第一年訓練是在NMS,第二年才有機會去我的第一志願「亞洲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ACM〉」。
因為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士很多,這些外派先生的無業老婆就是FOM最大宗的成員。我們的義工來自四十多個國家,其中又以熱愛藝術的歐洲人為主。我發現雖說都是博物館義工,但因為博物館性質不同,雖然大家心照不宣,義工之中還是有「階級」的差別。「新加坡美術館 〈Singapore Art Museum, SAM〉」類似台北的北美館,藏品多以當代藝術為主,SAM的義工氣質也偏向「懂得收藏現代藝術的成功人士」,他們多是衣著光鮮接近時尚產業標準,上課時隨便放在地上的手提包也是非富即貴,我們其他義工若是一大早和他們一起上通識課程,站在SAM那群人身邊,我們看來就像是他們家剛起床的菲傭。
「亞洲文明博物館〈ACM〉」義工肯定是精英中的精英,下巴看人的本事不輸哈佛的cool kids。這間博物館就像東南亞版的小型故宮,因為新加坡是這個區域的首富,所以他們收藏了不少印度、中東、東南亞、甚至中國的精美文物。外國權貴政要來新加坡參訪,多會來一趟ACM,ACM義工因為接觸的多是古老珍貴的文物,所以自我感覺特別良好,「文化水平特高」,用世俗的說法就是台機電、高盛投銀、麥肯錫顧問、侯布雄米其林三星等級。ACM義工也特愛提到自己搬來新加坡以前的豐功偉業,好像很怕大家以為他們一輩子都是家庭主婦,彷彿他們嫁人之前都是厲害的banker來著。
想當然爾,像我們這種「新加坡國立博物館〈NMS〉」的義工,就是義工中的賤民階級。因為新加坡歷史超短,NMS陳列的文物多是因為它們代表新加坡國家發展的歷程,並非年代久遠的高價品,而且NMS義工常常被視為「愛國主義者」〈通常是新加坡籍義工〉,不然就是剛剛搬來的「觀光客」〈本人是也!〉不過其他義工都一致同意NMS超難帶導覽,因為全靠義工舌燦蓮花的一張嘴,才能把這些平凡的東西講成一個生動的故事,更難的是新加坡還是一個言論管制的國家耶!
FOM的學費很便宜,每個月大約一百新幣,光是講義、課本、講者的費用就遠超過這個金額,以後我們當義工也是不收錢的,所以大部分的義工都是因為有興趣才來參加,也有不少義工本身就是歷史、藝術背景的。最沒程度的應該是我這種組合:英文非母語,又不是本科出身的亞洲人。整體而言,義工中的亞洲人算少數,新加坡人也不多。因為新加坡是英語系國家,所以FOM以英文授課,〈另外因日本義工人數眾多但英文普遍不好,所以另有日文課程,但義工只能帶日文導覽〉。結業的義工若會說其他語言,也可以報名其他語言的導覽,像是中文、法文、德文等等。義工通過認證之後可以在本館帶導覽,但如果要去他館當義工,明年還要重新去他館上課,因為除了少數通識課程之外,每間博物館依據收藏文物的屬性授課,所以上課內容都不同。
訂閱:
張貼留言 (At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