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2013年7月27日 星期六

我乃半瓶水響叮噹之中國文化專家

「亞洲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ACM〉」有四個主要的展覽館,分別為東南亞、中國、中東和南亞,我們的義工訓練課程也是依此分類,每上到一個展覽館,我們就開始上關於這個地區歷史文化的課程,授課講者背景都不同,有時是學術教授、當地藝術家、博物館策展人員、甚至是我們自己義工之中,對於這個地區特別有研究的同學。等到上課部份大略完成之後,我們就會到展覽館內作研究,最用功的同學當然是展覽館內每個文物都瞭若指掌,但一方面是館內收藏太多,全部研究實在很困難,再者,參觀訪客心中總會有一些非看不可的「鎮館之寶」,我們身為導覽員,必須在一小時之內帶大家逛完四個展覽館〈同時還得保持大家高度的專注,不能讓訪客都睡著了〉,因此博物館會告訴我們那些文物是重點,然後我們會被分配到不同的研究文物,同時選擇自己特別有感情的文物,加起來就是我們帶導覽的大致路線。博物館經常提醒我們,帶導覽要活潑生動的秘訣就是要有「主題」, 用你的故事去吸引聽眾,讓你的導覽變成獨一無二、充滿個人特色的驚奇之旅。

當博物館課程上到中國館時,本人仗著自己是台灣人,連台上教課的專家中文都沒我好,而且我們上課都有教,台灣是用繁體字,精美的中國文物在台北故宮,所以在這些外國同學眼中,台灣反而保留了傳統文化的精隨。人生中從來沒有這麼跩過的我,課前完全沒有認真預習,上課也多是翹腳恍神打混。某天本人正在神遊太虛幻境,突然被台上講者抽中,我一回神,發現是要上台即席演講「觀音菩薩像」。基於我整疊講義一個字都沒念的心理狀態,這一回肯定又要亂掰,我只好裝成一副胸有成竹的樣子小跑步上台,大聲說觀音原是印度男相菩薩,來到中國漸漸變成女相,講完之後就沒梗了,只好再用標準京片子說,「觀是observe,音是sound of prey,所以觀音是聽見苦難的菩薩,goddness of mercy是也。」 我看台下點頭如搗蒜,好像本人是中國文化專家什麼大師親臨現場,忍不住得意起來,然後靈機一動,再講我們家打掃阿姨前幾天才告訴我的,每逢初一十五用花果拜觀音的事情,結果這一講不得了全場轟動,接下來好幾天,我都被同學追著問拜觀音的細節,我乾脆好人作到底,講完拜觀音還加送拜關公、文昌君、註生娘娘耶!

本人自從「拜觀音」打出名號之後,馬上升級成為義工的「中國通」,越是奇奇怪怪的主題,大家越喜歡聽我發表意見。其實我們的館藏有許多正正經經的文物,例如龍袍、官窯、佛像、唐三彩之類的,可是每次同學推派代表上台演講,我老是被分到媽祖遶境〈一定是知道我是台灣人,故意的〉阿鼻地獄、濟公這種level的主題啊!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為什麼我總是負責這種鄉野民俗、民間信仰類呢?

我們中國館的最後一面牆上,有一個非常巨大的怪異收藏,居然是台灣捐的整組媽祖、轎、千里眼、順風耳,連「迴避、肅靜」牌子都有啊!一看到這堆龐然大物,我心中就有預感,肯定會有一天,同學會要我上台和大家講「媽祖」的故事。終於有一次分組上課時,我被分到「天后媽祖」組,小組要推派一位代表上台即席演講,正好其他組員都是法國人,連「Mazu」都咬字發音不清,於是大家就一致推派我上台。想到不能丟我們台灣人的臉,我就把小時候看「中國民間故事」的精髓完整呈現〈其實是從小想演林默娘想很久了〉!果然不出本仙姑所料,這次演講更是再創人生新顛峰,下台後那些洋人同學馬上跟我要email,要我幫她們review月底要交的媽祖、八仙過海、七爺八爺報告,我想本人再這樣爆紅下去,乾脆來辦個電音三太子study group好了!

直到我搬離新加坡之後,還曾經收到義工同學給我的email,他們說每次帶訪客參觀時講到「媽祖」,都會和大家說,這麼精彩的故事是一位台灣同學告訴他們的喔!上台報告這種沒甚麼深度的「中國文化」,外國同學都露出崇拜讚賞的眼神,讓在下我這個沒文化的半瓶水超得意,隨便講什麼都是中國權威的感覺真是太良好啦!不過我的「明星生涯高峰期」也如曇花一現,念完中國館就是「中東館」,這時不要說打混,就算有讀書也是天書,連阿拉現身都幫不了我吧?

2013年7月21日 星期日

您好,聯合國義工團隊

每一屆兩百多位義工當中,乍看之下以四十到六十歲之間的白種女性為主,其中參夾一些印度義工,還有非常少數的黃種人,但如果剛好遇見大家都穿民族服飾的場合,再仔細聽聽每個人的口音,就會有種非常錯亂的超現實感受:明明是穿和服的日本人卻說廣東話、黑髮黑眼的亞洲人卻穿中亞服飾還說西班牙文、還有印度同學穿著沙麗對我說「普通話」,因為多數的同學都來自跨文化的背景,父母、配偶、小孩通常都是不同國籍的人,再加上大多數同學的先生都是資深外派,全家已經在海外生活多年,大家聚在一起就是聯合國,同學們自然充滿「無國界」的氣質。

可能是因為成長背景較特殊,我的同學們個性也經常是屬於「異於常人」那一類。第一次遇到我的輔導員,她是上一屆的新加坡籍學姊,一般我們對新加坡人的印象多是中規中矩,但這位學姊可不是普通角色,見面時她穿著精緻的高跟涼鞋,十隻腳趾擦十種顏色指甲油,藍藍綠綠像個調色盤,她很開心的對我說今天擦的指甲油是「史瑞克」概念!

‎有一次博物館舉辦「旗袍特展」,參加的義工多是五十歲以上的新加坡阿姨,看她們用精美的powerpoint 〈不知道是不是老公倒楣的秘書加班做的?〉和流利英文報告武昌起義、辛亥革命、百日維新等主題,然後這些胖阿姨們開始拿出她們的壓箱寶─四十年前的旗袍!阿姨們都驚呼連連相互讚美,直說當年做工有多細緻花樣有多美,只有我這個「小女生」心裡不停OS:老天爺怎麼這麼小件啊!當年她們應該都只有三十五公斤吧!
這些阿姨平時上課都穿旗袍,連超大隻洋人太太都穿改良式旗袍上衣,只有我老是Nike、GAP走平民路線。另有一位平常很低調、精心保養皮膚緊實的官夫人也穿時裝,但是所謂「很低調」就是人家都穿Marni、Prada、Miu Miu這種沒有logo的衣服喔!輪到她報告的那週,她也帶了一堆香港訂製骨董旗袍來給我們欣賞,接著下週報告的阿姨是位退休成功女企業家,當然就帶了她的旗袍裁縫、powerpoint工程師和清末旗袍一起來課堂報告啦!我當然沒有骨董旗袍,而且報告再厲害也比不過這些天天穿旗袍打麻將的阿姨們,所以我只好使出殺手鐧,在powerpoint中放入「花樣年華」、「色戒」等充滿美麗旗袍的電影劇照,再免費加送一張讓阿姨們噴鼻血的精彩「迴紋針」照片!

許多同學不只財力過人,才藝也很驚人,某次上課中場休息的時候,一位印度義工隨便在講台地板上鋪張厚毯子,她盤腿而坐,面前架個麥克風,身旁放個迷你放音機,配合著音樂就唱起梵文曲子。每唱到一個段落,她便為我們解說關於「peace with your mind」、「sacred sound AUM」、「happiness in life」等非常高深的主題。她的音樂不像寶萊塢電影一般浮誇,反而是聽不出調子一直重複的音律,聽完後整個人好像剛做完靜瑜珈,通體舒暢靈魂安詳!〈也可能是因為我道行不深,根本聽不懂啦!〉我完全可以想像他們的祖先,幾千年來就這樣,靜靜坐在印度廟宇或恆河邊唱歌的樣子!不過我也很懊惱,為什麼小時候都沒有學歌仔戲、京劇、或至少來個中國功夫,結果年紀大了真要上台,抓破頭也想不出任何傲人的才藝啊!

身處在這些聯合國同學之中,本人唯一能稱霸的就是年紀,雖然已是中年婦女一名,在均數如此高齡的團體中,尚可厚顏無恥自稱「青春少女」,而且幾乎是唯一的「純種亞洲人家庭」,原來大部分的同學都是嫁洋老公,她們的先生都是事業有成的「head of something」, 派住聖淘沙、烏節路等高級地段的豪宅啊!不過已婚婦女聚在一起品頭論足何謂「性感男人」,不同國籍的人通常都有不同的觀點,但結論總是萬流歸宗,就是「越年輕的越好」,因為年齡大通常就頭銜高,唯有青春才是無價寶啊!依這個邏輯推算,在下我才是最幸福的老婆!

天天和這些義工同學相處之後,我經常在思考,為什麼跨文化背景的人反而對研究「文化」比較有興趣?他們對於文化、藝術求知若渴,而且面對傳統習俗不帶一絲偏見,勇於嘗試新口味新造型的精神堪稱勇者無懼。對於這群人而言,值得造訪的國境不是倫敦紐約巴黎洛杉磯,只有談到西藏印加敦煌吳哥窟之類的旅行,他們才會露出欽羨的表情,睜大眼睛聚精會神的聆聽,或是任由思緒飄遊到那遠方的夢幻國度。是不是真正有「世界觀」的人,更了解如果我們失去對傳統文化保有深刻的認知和熱情,才是一件最可惜的事?所謂「全球化」應該也是因為懂得和別人分享我們的特色,進而去珍惜別人的文化。擁有自身的文化可以驕傲還是很好的,因為有自己的「根」才會欣賞別人的根。現在好多父母要求小朋友學習外語,都像學習其他學科一樣死背硬記,其實語言本來就是溝通的工具,把那填鴨精神拿來培養一顆好奇的心,還有善良、吸引人的性格,自然就很容易在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生存,變成真正「全球化」的人。

2013年7月15日 星期一

啥?義工面試擠破頭

人的一生當中會經歷許多重要的面試,無論是幼稚園入學還是金飯碗儲備幹部,多數時刻我們帶著必勝的決心嚴陣以對,既使已經準備大半年、老闆八字都倒背如流了,「畢其功於一役」那一刻,我們還是如坐針氈心跳加速。問題是,如果面試的「工作」是不拿錢的義工,而且錄取率只有20%,不幸落選的人還陣陣哀鴻遍野,這情形大概只能用星爺的廣東國語問老天「有沒搞錯啊!?」

如果你想當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ACM〉」的導覽義工,這還只是你的一小步而已。

我的第一年義工訓練雖然在新加坡國立博物館〈NMS〉,但是我對藝術史和老古董比較有興趣,所以早早就準備第二年要去報名ACM的課程,不過ACM的面試惡名昭彰,如同「地獄廚房」博物館版,不久之前才聽韓國朋友說他的同鄉去ACM面試,被嫌英文不好被打槍,結果同鄉身心受創大受打擊,居然跑去註冊英文補習班,偏偏分班測驗又考太好,補習班還說沒有開這麼高級的英文班讓他上啊!我向來不喜「自己嚇自己」,總覺得這些大韓國民太過誇張大驚小怪,只是當個義工而已,有必要十年寒窗苦讀嗎?本人就仗著自己是「一年資歷」義工老鳥,以前帶導覽時也是大受歡迎的青年才俊〈自以為〉,於是約好面試時間,大剌剌一身是膽走進ACM。

一開門才發現,ACM的面試是二對二形式,兩位面試官面試兩位候選人,雖然候選人完全不知道另一位候選人的來歷,但是兩人必須回答〈或搶答〉同一個問題,因此個人的「功夫」深淺馬上高下立見。這種壓力很大的「group interview」形式用在義工身上,我還真是第一回遇見。

面試官是負責今年義工訓練的兩位co-heads,他們自己也是剛剛完成ACM訓練,被上一屆co-heads選為下任負責人,帶領其他約三十位同學訓練五十位新生。因為我很早就遞出申請書,又是他館義工,因此面試過程中並沒有遭受太多刁難,就是看他們二位co-heads一個扮白臉一個扮黑臉,問問背景資料和他館經歷,主要目的應該只是測試我的英文程度而已。倒是我旁邊的另一位候選人,緊張到講話結結巴巴,老實說,我也不是完全不緊張,因為即使我事後努力回想,還是想不起來身旁另一位候選人的長相。

大約過了漫長的二十分鐘,我正在想「這樣應該夠了吧同學?」結果co-heads拿出五張我壓根沒看過的ACM文物照片,命令我們各選一張講解五分鐘。雖然說我是義工老鳥,但心裡還是給他很不舒爽,我們都還沒上過課就要講解文物,難道是測試我們有沒有預習嗎?老子是來當義工免費為人民服務的耶!這樣面試會不會太超過啊!?

Co-heads看我們啞口無言〈大概他們每每出這招大家都是這副德性〉,兩人的表情才開始柔和下來,以非常客氣的口吻對我們說,他們並不是要測試我們是否真的知道這些文物的背景,只是要我們臨場發揮,看看是否擁有身為導覽人員的特質。聽到這裡我心一橫,好歹我也是法學院畢業的,多年的「泰山壓頂」早已經練出「面不改色」的淡定姊本領,再加上律師睜眼說瞎話的專業訓練,瞎掰一張小小照片何難之有?於是我當場奪下一張不知是神還是鬼的石像照片,臉不紅氣不喘,大言不慚手舞足蹈,針對這個「珍貴的古老石像」發表了五分鐘的presentation!

不久之後的某天早晨,我睡眼惺忪打開電腦,結果螢幕跳出一封「恭喜入選ACM義工課程」的email,第一時間我的反應有點不屑,明明只是大家有興趣來學點東西,一定要搞成這樣擠破頭的菁英小團體嗎?不過這種自命清高的念頭,其實在我簡單的腦袋裡也待不久,幾秒之後我就開始傻笑,把電郵重複看了好幾次,趕快打電話給老公分享我的欣喜若狂。

2013年7月11日 星期四

你知道魚尾獅的故事嗎?

當我決定要去參加「新加坡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NMS〉」的導覽義工課程時,我們的新加坡朋友都覺得不可思議,嚴格說起來,他們很多人一輩子沒有踏入這間白宮式的美麗建築,也對於新加坡1965獨立之前的歷史一無所知。我心底的如意算盤是:新加坡的歷史哪裡會有多難?我們台灣人可是從小接受「中華文化五千年」填鴨式歷史課本訓練的!中國五千年都念完了,新加坡五十年算什麼?反正我們來這裡定居,了解一下人家的歷史,順便交交朋友喝下午茶,多美好啊!

人算不如天算,開學之後,我一星期上課三天,其中一天早上八點出門下午五點才回到家,兩個月後就要交報告和口試!不要說下午茶,我連中飯都來不及吃,而且我一向崇尚「睡到自然醒」運動,為了上課居然比上班的老公更早起床!老公每次看我早晨睡眼惺忪、匆匆忙忙出門上學的模樣,都忍不住在被窩裡偷笑。曾經有一個週末,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連趕兩個星期一早上要交件的導覽報告,再加上準備特展的presentation powerpoint,因為星期一下午還要和同學討論。也不知道是我資質駑鈍還是博物館課程太誇張,當義工當到要週末閉關寫報告,也算是又超越自我的極限了。


為什麼念個義工課程,會搞的這麼辛苦狼狽呢?


話說新加坡本國的歷史雖短,1965獨立之前其實是一個被歐洲人佔領的東南亞小島,因此我們在博物館學習的新加坡歷史,其實是東南亞史加歐洲史,更不用說英國佬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在1819年發現這個位居交通樞紐的小島之前,這裡的歷史簡直是一團混沌,再加上新加坡的人口組成以馬來、印度、歐亞混血和華人移民為主,因此這四個民族的老祖宗文化,也變成我們導覽義工的責任,偏偏這些地區歷史特長王朝超多...難怪新加坡人自己都不愛念!我明明是報名新加坡的課程,開學幾週卻都在念印度,掙扎半天好不容易念完五十頁的印度歷史,往後一翻居然還有百頁的印度教講義!偏偏我對印度這個古文化大國向來不求甚解,連瑜珈都做不來,只是愛吃印度菜而已啊!而且人老了坐不住背不來,才讀兩頁就書包一丟趕緊去買個印度薄餅沾咖哩,自我安慰這樣念印度史比較容易上手。

不過每天閉門苦讀最大的好處,就是出門和朋友去觀光景點的時候可以充當半個導遊,沒事「職業病」上身,引經據典頭頭是道,管他前面這一尊雕像是萊佛士還是魚尾獅,當場就可以給個中英雙語演講。雖然我是老台北,在自己家鄉可沒有這等功力,在台北我應該只能帶百貨公司導覽,反而是經過博物館訓練下來,新加坡河歷史懂得比淡水河多。


研究新加坡歷史,第一件事就是問「新加坡〈Singapore〉」這名字是哪裡來的呢?我們上課是這樣教的:新加坡的英文Singapore,是從梵文Singapura來的。有一說是當初上岸的印尼王子看到獅子,所以稱這地方Singa〈獅〉Pura〈城〉,不過據說這隻「獅子」是「黑頭、白頸、紅身」,聽起來根本就像老虎,況且新加坡哪裡來的「獅子」?東南亞的盛產可是「老虎」啊,連十九世紀的官方紀錄都還註明,這裡的老虎兄弟橫行,平均一天吃掉一個人耶!看來這印尼王子的傳說很不「靠譜」,不然就是古代人根本搞不清楚獅子和老虎的差別,獅子也就這樣傻傻的變成新加坡代言人了。


至於觀光客的最愛「魚尾獅〈Merlion〉」又是怎麼來的呢?魚尾獅大約是在六零年代被設計出來,幾十年都被旅遊局拿來做為新加坡的標誌,上面說過新加坡極有可能是在陰錯陽差的情況下變成「獅城」,而且新加坡過去是一個海島漁村,「獅頭」「魚尾」的吉祥物很符合國情。現在看到的魚尾獅其實有好幾座,最著名的魚尾獅是在新加坡河口,面對金沙賭場噴水的那一隻,他的背後還有一隻比較小巧精緻的,都是系出同門,已故新加坡老師傅的作品。

2013年7月7日 星期日

大博物館小導覽


第一天展開我的「家庭主婦」新生活時,我撐著薄薄小小的陽傘,頂著烈日汗流浹背走在新加坡的街頭。自從我們夫妻倆決定從台北搬來新加坡之後,幾乎所有曾經和新加坡有交集的親朋好友,每個人都苦口婆心勸誡我們,這個小島國真不是普通的無聊,千萬別想不開搬到東南亞。偏偏我是個「不務正業」大師,只要不用進辦公室上班,我的人生就是彩色的(當然肝也是),上班時反而愁雲慘霧灰噗噗硬梆梆。像我這等人一點都不擔心新加坡好不好玩的問題,一下飛機老公前腳才去辦公室報到,我後腳就溜進博物館找樂子。

果真有拜有保佑,我居然發現新加坡有一個訓練導覽義工的組織「Friends of the Museums 〈FOM〉」,成員主要分佈在八間國立博物館,每年大概收兩百位義工。義工首先要密集上課六個月,另外三個月準備導覽口試,通過之後就可以在上課的那間博物館帶訪客參觀。因為我本來就很喜歡藝術史,「說學逗唱」也大概只有「說」勉強上得了台面,一聽到FOM的介紹,馬上就興沖沖舉手報名。這時解說員面有難色的告訴我,FOM的課程很熱門,不是路人甲隨隨便便可以去上課的,需要通過FOM的「面試」才可以。更誇張的是,距離開學還有三個月,名額幾乎都要額滿了,只有「新加坡國立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Singapore, NMS〉」還有幾個位置可以去面試,所以我的第一年訓練是在NMS,第二年才有機會去我的第一志願「亞洲文明博物館〈Asian Civilisations Museum, ACM〉」。

因為在新加坡工作的外籍人士很多,這些外派先生的無業老婆就是FOM最大宗的成員。我們的義工來自四十多個國家,其中又以熱愛藝術的歐洲人為主。我發現雖說都是博物館義工,但因為博物館性質不同,雖然大家心照不宣,義工之中還是有「階級」的差別。「新加坡美術館 〈Singapore Art Museum, SAM〉」類似台北的北美館,藏品多以當代藝術為主,SAM的義工氣質也偏向「懂得收藏現代藝術的成功人士」,他們多是衣著光鮮接近時尚產業標準,上課時隨便放在地上的手提包也是非富即貴,我們其他義工若是一大早和他們一起上通識課程,站在SAM那群人身邊,我們看來就像是他們家剛起床的菲傭。


「亞洲文明博物館〈ACM〉」義工肯定是精英中的精英,下巴看人的本事不輸哈佛的cool kids。這間博物館就像東南亞版的小型故宮,因為新加坡是這個區域的首富,所以他們收藏了不少印度、中東、東南亞、甚至中國的精美文物。外國權貴政要來新加坡參訪,多會來一趟ACM,ACM義工因為接觸的多是古老珍貴的文物,所以自我感覺特別良好,「文化水平特高」,用世俗的說法就是台機電、高盛投銀、麥肯錫顧問、侯布雄米其林三星等級。ACM義工也特愛提到自己搬來新加坡以前的豐功偉業,好像很怕大家以為他們一輩子都是家庭主婦,彷彿他們嫁人之前都是厲害的banker來著。

想當然爾,像我們這種「新加坡國立博物館〈NMS〉」的義工,就是義工中的賤民階級。因為新加坡歷史超短,NMS陳列的文物多是因為它們代表新加坡國家發展的歷程,並非年代久遠的高價品,而且NMS義工常常被視為「愛國主義者」〈通常是新加坡籍義工〉,不然就是剛剛搬來的「觀光客」〈本人是也!〉不過其他義工都一致同意NMS超難帶導覽,因為全靠義工舌燦蓮花的一張嘴,才能把這些平凡的東西講成一個生動的故事,更難的是新加坡還是一個言論管制的國家耶!

FOM的學費很便宜,每個月大約一百新幣,光是講義、課本、講者的費用就遠超過這個金額,以後我們當義工也是不收錢的,所以大部分的義工都是因為有興趣才來參加,也有不少義工本身就是歷史、藝術背景的。最沒程度的應該是我這種組合:英文非母語,又不是本科出身的亞洲人。整體而言,義工中的亞洲人算少數,新加坡人也不多。因為新加坡是英語系國家,所以FOM以英文授課,〈另外因日本義工人數眾多但英文普遍不好,所以另有日文課程,但義工只能帶日文導覽〉。結業的義工若會說其他語言,也可以報名其他語言的導覽,像是中文、法文、德文等等。義工通過認證之後可以在本館帶導覽,但如果要去他館當義工,明年還要重新去他館上課,因為除了少數通識課程之外,每間博物館依據收藏文物的屬性授課,所以上課內容都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