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MEPAGE

2013年6月30日 星期日

我只想躺在馬爾地夫


旅行的目的有幾大類,最常出現的就是「增廣見聞類」,舉凡去看古蹟、看建築、欣賞別人的文化或生活方式,都能讓我們開拓視野增長知識。但還有一種不同層次的旅行,也不能說是優於或是低於「增廣見聞類」,但它的目的卻是恰恰相反,應是屬於「完全放空類」,就是你根本不想花一個腦細胞去學去看去體驗什麼新東西,旅行的目的就只有一個,就是想身處在那個環境,每天只要醒來,確定你活著,呼吸,確定你在這個地方,就已經達到極樂境界。有這種旅行?有的,姑且稱它是度假吧!有這種仙境存在?有的,而且馬爾地夫是首選。

馬爾地夫早已經盛名遠播,(幾十年前的宅男女神布魯克雪德斯,就是在馬爾地夫上演轟動影壇的青春玉體之「藍色珊瑚礁」) 全球皆公認它是世界最美的海灘,又說它是印度洋上的一串珍珠項鍊。馬爾地夫是由一千多個珊瑚礁島嶼所組成的國家,位於印度和斯里蘭卡的西南邊,因為許多島嶼都非常小,步行就可以環島,再加上地勢平坦,因此全球暖化、海平面上升等等因素都對這些小島造成很大的威脅。

也因為馬爾地夫的島嶼很迷你,所以大部分的島嶼都採取「一島一旅館」的經營模式。所以,到馬爾地夫旅遊和去其他國家不同,選擇「旅館」變成整趟旅行最關鍵的事情。如果是去巴黎紐約等大城市旅行,隨便訂一個交通方便的小旅館就可以,反正只是放行李睡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城市裡面晃來晃去,除非是特別來欣賞很有特色的旅館,否則不會有觀光客花大錢來紐約睡覺啊!

可是人到了馬爾地夫,基本上就是這幾天都靠這間旅館過活,所謂「一島一旅館」,就是整座島都是一間度假旅館,除了坐船出海進行海上活動以外,一踏上岸就得使用旅館設備,如果不幸旅館的服務不好或是氣質和你很不合,整趟旅行就會變得很掃興。即使是習慣「打卡」的觀光客,就算去了很多個島,每個島都還是旅館,所以慎選旅館在這裡可是大事。


至於要如何慎選呢?我個人的經驗是,選擇預算範圍內你最喜歡的旅館(...或是像我們一樣失控,選擇超出預算的星星旅館) 因為我們在馬爾地夫的旅行就是整天「躺著」,躺在沙灘上、海水裡、星空下、浴缸中、躺椅上、泳池內、大床上... 而且躺著的時候什麼也不做,只是張眼看看碧海藍天,聽聽海水輕拍肌膚的聲音,頂多就是伸手張口喝喝旅館送來的果汁。(是的,比老婆更重要的Blackberry此刻可以丟掉了!) 因此check-in一間舒適到可以整天躺著的旅館,簡直是無與倫比的重要!

我們的旅館位在一個很小的島上,步行二十分鐘就繞完島嶼一圈,所以無論在旅館的任何角落,都可以感覺到自己被海洋包圍著。旅館只有兩種小屋,不是在沙灘上就是在海水裡。海上的小屋都被珊瑚礁環繞著,所以旅客只要打開自家的門,就可以像逛花園一樣,游進珊瑚礁和魚兒們(包括小鯊魚)的海洋花園。原來所謂的「高級旅館」,就是讓旅客在一個現代化的環境中,明明是一邊喝香檳一邊洗泡泡浴,還可以完成「現代魯賓遜」的幻想,以為自己流浪到無人小島,沙灘上光著屁股晃一圈也見不到其他旅客... 其實這時旅館員工正在整理你的小木屋,忙著補充冰箱裡的冰淇淋和水果啊!

第一天到達馬爾地夫的時候,因為我們不想浪費時間在首都觀光,所以事先請旅館安排接機,我們便在深夜時分換乘小飛機到達南方的小島機場,再搭乘近一小時的快艇抵達旅館。經過大半天的舟車勞頓,當我們坐上快艇時已經凌晨兩點了,原本我們很疲累只想倒頭呼呼大睡,可是當我們的小快艇開始在暗夜無邊無際的印度洋上飛馳,整個世界好像就只剩下我們夫妻和三個靜靜開著船的旅館員工。耳間快艇飛奔的馬達聲劃破寧靜的黑夜,但轉瞬間,聲音又彷彿無一物般被這四周的黑吸入,連我們的思考都被夜海淹沒,只能心甘情願陷入一片感動的靜默。

也許,馬爾地夫最驚人的地方,不只是它糖一樣細緻的沙灘,而是現代人從擁擠的都市叢林之中逃離,遠遠被拋入印度洋的中心,身、心、靈皆與世隔絕的孤獨之美。

2013年6月26日 星期三

巴黎塞納河岸‧法國


巴黎。歷代許多文豪都讚美過這個城市,而我這個旅人實在沒資格再說些甚麼,只好借用同是巴黎異鄉人的海明威之筆,「如果你夠幸運,在年輕時待過巴黎,那麼巴黎將永遠跟著你,因為巴黎是一席流動的饗宴。」的確,一旦造訪過這個城市,巴黎就以一種魔幻的方式跟著我─ 我開始認真學習法文,不久就忘得一乾二淨,待想起來時再發毒誓,這次一定要把法文學好,但比起認真讀書寫作業,其實大部分的「法國時間」都花在看法國片買法國包吃法國菜,最後我的babytalk法文就只剩菜單上的一兩個字。據說,凡造訪過花都的女生,十之八九都會染上這個毛病。學法文就和減肥一樣,陷入終身「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惡性循環,大家依舊心悅誠服甘之如飴。

但巴黎可不是一直都是浪漫的,如果你讀過雨果的「巴黎聖母院(鐘樓怪人)」,或是他的最後一本小說「九三年」,你就會發現刑求和屠殺也是巴黎人的娛樂之一;協和廣場本來叫「革命廣場」,是放「人道死刑機器」斷頭台的,路易十六和皇后瑪麗安東尼都是廣場上的刀下魂;狄更斯的「雙城記」雖然描述的是倫敦和巴黎這兩個夢幻城市,但從書的開卷語,「那是最美好的時代。那是最糟糕的時代」就可以推知,這本關於法國大革命的小說其實不怎麼浪漫。






今天的人們能夠享受到巴黎的美景,應該要感謝150年前一位叫奧斯曼﹝Haussmann﹞的都市計畫專家。奧斯曼的都市計畫摧毀了大部分的中世紀城區,超過2萬棟老房被拆,另外新建了4萬棟今天看到的巴黎房屋,因為都市的大規模拆遷,使得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流離失所,大部分的勞工也都跟著工廠搬遷到郊外的工業區。雖然奧斯曼的都市計畫毀譽參半,不過當今巴黎的輻射狀街道網路即是奧斯曼的代表作,還有巴黎的下水道系統、新橋樑等建設都在這個時期完成。奧斯曼毀了一座歷史古城,卻是迎來了一個浪漫花都。





其實關於浪不浪漫這件事,每個人的標準也不同,如果你是手中隨時抱著一本高行健的文藝青年,你的「浪漫」可能是在四川、雲南的「靈山」裡流浪,尋尋覓覓靈魂與肉體的絕對孤獨和自由放蕩... 但是人到了巴黎,所謂的「浪漫」不外乎是身心靈和信用卡都消耗在精品店裡,愛馬仕香奈爾成了一座座「靈山」,一整天都「轉山」轉得不亦樂乎。我因為異常貪心,喜歡的東西都是不能買的「公共財」,雖說精品人人愛,可也都是有價的,如果哪天比爾‧蓋茲患了失心瘋,說不一定就把整個LV集團給買了!不過就算是首富,也買不了一座羅浮宮或奧賽美術館。所以,和情人一起逛巴黎的美術館,就成了我心中最浪漫的事。


前面提到奧斯曼將巴黎徹頭徹尾大改造一番之後,城市裡的中產階級該始流行去歌劇院看戲、在公園裡散步、在湖邊乘船等等休閒娛樂,這時興起了一批新潮的藝術家,專門跑到戶外、甚至郊外去畫一些模模糊糊、沒有對焦的圖畫。這批人用畫筆補捉著巴黎的陽光、色彩、輕煙、綠草,雖然巴黎人一開始都覺得這些題材很俗氣,和所謂正統畫派喜愛的希臘美女羅馬英雄差太遠,而且以當時的作畫標準,一幅「好畫」就是要可以近觀它的細緻筆觸,但欣賞這些新潮畫作反而要站得老遠,才看得出畫家到底在畫什麼,這些作品充其量也只是隨手塗鴉的日常「印象」而已... 還好,風水輪流轉,這派畫家裡面活的比較久的幾位,幾乎人人到了中年就已經出運了,一時之間洛陽紙貴一畫難求,時至今日,無論是「睡蓮」或「日出」都已經成為法國國寶。是的,它們就是美術舘裡大受歡迎、雅俗共賞的「印象派」作品。

故宮 ‧ 中國


我自以為是一個喜歡歷史的知識青年,也自我感覺是屬於藝術愛好者一類,尤其是到了一個新地方,在我身上很少會出現「有機會拜訪歷史古蹟卻過門而不入」這種情況。但是,面對北京故宮,面對天安門前這黑壓壓的一片人海,面對十一長假一天湧進十八萬人次的紫禁城,我真的連排隊買票的勇氣都沒有。在掙扎和放棄中來回多次,每次都以「今天一定要去參觀故宮」為始,然後以「算了我們去喝下午茶」告終,終於趁著姊姊來北京拜訪我們的時機,大家抱著美軍上阿富汗戰場的決心,硬著頭皮從容就義。

由於本人資質駑鈍動作遲緩,雖然竭盡所能向前衝刺,但是和身經百戰的陸客完全無法一較高下,因此我只能隨便撇一眼整修的金碧輝煌、就像昨天才蓋好的中軸線三大殿之後,便摸摸鼻子閃到旁邊的三宮六院和御花園裡吃冰棒喝涼茶。畢竟是皇帝太后住的地方,後宮比起前殿其實毫不遜色,養心殿裡的乾隆書房三希堂,慈禧的儲秀宮,這些宮殿依然保持小巧秀麗、古色古香的氣質。


話說歐巴桑就是容易一邊喝茶,一邊回憶起自己遙遠的少女時代,當時本人青春洋溢含苞待放,卻考進「蔣夫人」創辦的外雙溪女子寄宿學校,三年沒機會看到一個少男,閒來無事也只能寫情詩唱聖歌,所以「厝邊」的台北故宮博物院就是我這「憤青」發洩旺盛青春的遊樂園。那個年代還沒有「陸客」這個名詞,周末午後幾乎整個展覽廳只有我和乾隆寶物精神交流,雖然紫禁城才是真正的明清宮殿,「蔣公」搬來台北的這四分之一國寶可是各個精挑細選,我覺得北京故宮是欣賞建築之美,台北故宮才是真正欣賞文物的博物館。


明清兩代共有24位皇帝住在紫禁城裡,這座宮殿是明成祖在元大都皇宮的基礎上建造的。1386年元朝滅亡之後,蒙古人策馬夜奔逃回老家,元史上很簡單的記載這個曾經令馬可波羅和整個西方世界心之嚮往的王朝如何告終,「夜半開都門,逃往北方。」明成祖十歲受封燕王,北方才是他的根據地,因此經歷殘酷殺戮奪得王位之後,即使在眾人的死諫反對之下,他依然大興土木建設北京,終於在十多年後從南京遷都北京。不過,雖然漢人趕走了蒙古人,明朝也是在皇帝荒淫無度百姓民不聊生的輪迴裡終結。明朝最後一任皇帝明思宗,雖然勤政節儉也是民心向背,當闖王李自成攻入北京,明思宗在火光沖天的紫禁城中,失控發狂手刃妻女,悲哀自己的女兒「汝何故生我家!」揮刀砍斷公主左臂,最後在宮殿後方的景山上上吊自殺。皇帝做到這樣真是淒厲,而且他嚥下最後一口氣的時候,整個紫禁城已經沒有多少金銀珠寶,現在我們看到的故宮國寶多是清朝盛世的收藏,乾隆皇帝當然是那時代全中國最大的收藏家。

清朝的滅亡也沒有光彩到哪裡去,乾隆之後連皇帝也負擔不起大規模收藏寶物,所以它的兒子嘉慶皇帝就把老爸的珍奇古玩都擺到藏寶閣裡。看過電影「末代皇帝」的人可能還記得,當溥儀開始懷疑太監們盜賣紫禁城寶物,準備清查祖先的收藏時,整個藏寶閣就在深夜被一把大火燒得面目全非,這時北京的巷弄間已經有許多高檔古董店,背後的老闆都是太監呢!溥儀當然也不是兩袖清風粗茶淡飯的小人物,貴為「遜帝」,他也是利用賞賜給弟弟的名義帶不少好貨出宮。偽滿洲國滅亡之後,大家衝進溥儀的倉庫洗劫,倖存的一點文物就收藏在遼寧博物館。


可憐時局大壞時,國寶也不能幸免於難。清亡之後軍閥割據,每個人都想染指這些寶物,因此一些有志之士努力奔走,運籌帷幄,終於將私人皇宮變成一座公眾的博物館。不多久二戰爆發,這些國寶又分北、中、南三批遷徙到大後方,運送文物的車隊在飛彈和砲火中逃難十多年,其中六十多萬件文物也就這樣輾轉到了台灣寶島。

今天可以在御花園裡翹腳喝茶的我們何其幸運啊!因為了不起的前人用生命保護這些文化遺產,後代的我們才能不必當皇帝,也可以欣賞兩座故宮博物院,盡情品味其中的珍貴收藏,如果國寶也有感情,應該很高興終於可以喘一口氣了吧!


(原文刊載於 CAREhER.net)

婆羅浮屠 ‧ 印尼



萊佛士(Stamford Raffles) 應該是除了李光耀之外,新加坡歷史上最有名的人了。可是萊佛士並非新加坡人,他只是在1819年發現這個位居交通樞紐的東南亞小島,從此展開大英帝國對新加坡的殖民(發展)歷史新頁。所以當我的新加坡朋友在星期六早晨打電話來,把我這個堅持睡到自然醒的懶人從床上挖醒,一定要我看電視上這部關於「萊佛士在印尼」的紀錄片,我完全搞不清楚兩者之間的關聯,當然也渾然不知即將打開電視的一剎那,映入眼簾的竟是如此震撼的景象:世界最大的佛教遺跡婆羅浮屠(Borobudur),那個從此令我魂牽夢縈的佛陀世界。

可是本人是一個無可救藥的城市鄉巴佬,去到沒有卡布奇諾的地方都會恐慌,打開印尼地圖,我的婆羅浮屠居然位在距離爪哇島古都日惹(Yogyakarata)還有40公里的叢林裡!難怪萊佛士的派遣隊當年雖然證實婆羅浮屠的存在,也沒有辦法挖掘這個隱沒於火山灰中的千年古蹟。我遲疑了。這一遲疑就是兩年。

搬離新加坡前夕,我對地圖上神祕的那一點還是無法忘懷,剛好一對在石油公司工作的法國朋友,隨口提起他們數不清多少次的奢華旅行,關於婆羅浮屠,他們只是輕描淡寫的說,「打開旅館的窗戶就看到了前方的古蹟。」我回家立刻訂了這間有刷爆信用卡危機的旅館,在未告知老公我們即將要出發的不可思議之旅、在我還沒想清楚銀行到底有多少存款、以及如何把自己平平安安送到旅館之前,我只確定了一件事:無論如何一定要見到朝思暮想的婆羅浮屠。 

然後是日出。我從小最不喜歡、也做不到爬起來看日出這種事,徹頭徹尾是個和日出無緣的懶小孩。就在我們歷經一番折騰,終於到達旅館之後,旅館告所我們的第一件事,就是必須要在天亮前登上婆羅浮屠,才能在古蹟頂端迎接日出的佛光。我投降了。躺在旅館大到可以睡下一家人和他們的狗的床鋪上,我幾乎一夜無眠。等待天光。

婆羅浮屠建於西元八、九世紀之間,當時發源自印度的佛教東傳至印尼爪哇島,這裡的三位國王,花了超過半個世紀才完成這個建築。婆羅浮屠上下共九層,最底層的浮雕刻的是人們或悲或喜的日常生活以及戰爭殺戮,反映生而為人無法脫離的愛恨情仇。如同許多珍貴的古蹟一樣,基層的浮雕其實最深刻動人,因為雕刻的工匠和生活在其中的人們,將自己最熟悉真摯的生活體驗都刻繪在其中,不過也因為它們最卑微,所以時至今日,基層的浮雕幾乎已被破壞殆盡。



上層浮雕講述的是釋迦牟尼的故事,濃縮了佛經中的重要片段並加以圖像化。到第四層以上,就已經脫離了凡間的景象,進入了菩薩的國度。幾百年來,無數的僧侶或信徒們,也是以順時針方向繞著婆羅浮屠一層一層循序而上。對於僧侶而言,他們也像這些由凡人一路走向佛陀境界的菩薩一樣,藉著不斷的修行,才能登上更高一階,因此,也只有少數的僧侶可以看到婆羅浮屠最高層的景象。

當然,我們只是充滿七情六慾的觀光客,所以只能氣喘吁吁的一口氣爬上最頂峰。黑暗中,只有少數像我們一樣的外國人,因為入住附近的昂貴旅館,所以才能在太陽升起之前到達婆羅浮屠,至於印尼本地的遊客,此時都還擠在出發途中的遊覽車上。日出之前的婆羅浮屠還是世俗的。


日出時分,我們終於了解為什麼當初得以踏上最高層的僧侶,見到此刻的景象會感動的哭泣。當太陽緩緩升起、漸漸照亮了身邊這一座座的鐘形佛塔,我們順著一絲光線,看見陽光慢慢照進佛塔裡,落在一尊尊殘缺破損的佛像上。人類不只互相殺戮,連對佛像也很殘忍,而歷史竟然如此吊詭,世界最大的佛教遺跡如今座落在強大的伊斯蘭國家。經歷幾百年的掠奪和改朝換代,婆羅浮屠這個不合時宜的佛教遺跡,曾經是回教印尼大方贈與列強的開放式博物館。我們身旁大部分的佛像都已經沒有了頭,或是被割去鼻子,像是被處以極刑的囚犯。但是,佛陀慈悲依舊。他們一坐千年,理解人間的無常。雖然我們不是佛教徒,但在大佛背著光的身影之後,信仰已經無所謂,我們都對善與美虔誠行願。


清晨六點,絡繹不絕的觀光客湧進婆羅浮屠,大家專心爬著各自的階梯,用自己的方式在人間修行。今天這個佛教聖地,已經變成印尼國民最知名的觀光景點。1960年代以後,婆羅浮屠被納入聯合國世界人類重要遺產,而來自世界各地的工程、物理、古蹟維修等專家,也開始運用電腦科技,研究如何重組上百萬塊散落的石塊,還有石塊是如何被侵蝕,又該如何防止它們再度被破壞。這一群專家和他們所研發的技術,也成為東南亞古蹟維護的先驅,包括後來更大型的世界遺產修復─ 吳哥窟。





(原文刊載於 CAREhER.net)









菜鳥助理出庭記

「鐵齒」的人一定會遭受懲罰。我才發過誓今生絕對不碰刑法,結果,我的第一次出庭經驗,就是面對刑事被告。

一切「緣分」,都是從一封電子郵件開始。

我每天的工作之一,就是刪除快擠爆的垃圾電子郵件。我們的法學院信箱中,最多的垃圾就是天天掛在網上的「非洲王子」,或是「歐洲孤兒」請求幫忙轉帳的詐騙信。一如往常,當我正打算刪除這些悲慘可憐、恭謙有禮的求救信時,一封郵件無意間抓住我的視線。它是一封非常簡短的信,發信人來自法學院的學生公益刑法診所,收件人為全法學院的學生:

親愛的同學:
我們的法律診所有位來自中國福建的當事人,急需英語翻譯。希望會說福州語的同學,盡快和我們連絡。

學生律師 詹心美 上

也許是命中注定的律師本色,或是我有面惡心善的人格特質,從來就稱不上古道熱腸的我,此時腦中卻出現一個不識字的中國阿信,牽著一個發高燒的瘦弱孩子,懷中還有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中國苦命媽媽流浪美國街頭」的畫面。(大致而言,學校的法律診所專門幫助清寒貧苦、無法僱用民間律師的當事人。)我義無反顧,完全沒經過大腦思考,當場瀟灑的回信:

親愛的心美同學:
我是二年級的學生。我會說福建話(閩南語),但是不懂福州話。如果有幫得上忙的地方,請通知我。

蜘蛛人大概就是這樣無法自拔,惹禍上身的。

不到兩個鐘頭,焦急的詹心美很快的回覆給我。從她的回信中,我得到下列結論:1. 這位被告是個男人,(而且是一個犯了刑法、被收押的男人!)不是我想像中的苦命農婦。2. 我的美國學姊根本搞不清楚福建話和福州話的區別!(真不巧,我也不知道!)3. 對於這位不會說英文,也不會說普通話(國語)的當事人,律師和他完全無法溝通,眼見就要開庭了,雙方還是雞同鴨講。4. 無論如何,她們都需要我去法院見被告一面,姑且一試吧!
順便一提,我的閩南語實在是無顏見江東父老,連在台北都會被計程車司機恥笑,若要認真比較,可能我的英文還比較閩南語強。不過,狗急跳牆的心美學姐聽完我的警告,連眉頭都沒皺一下,只「撂」下一句話,「妳是我們最後的希望了。」

後知後覺的我,終於開始緊張了。通常,身處於這個角色的法學生,應該感到興奮異常,因為這是我第一次當律師助理,也是第一次真正出庭,接觸一位有血有肉的當事人。這種機會簡直就是天上掉下來的禮物!可是對刑法有心理障礙的我,卻不知如何開口面對我的隱疾...
第一個閃過的念頭,就是求助於其他的中國同學。可惜,我們的外國學生實在很少,只有碩士班上有幾位中國人。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看到那封電郵...」我怯生生的發問,期待有人伸出援手,興高采烈的說他是福州話專家,迫不及待想參與這個案子...
沒想到,他們的回答真是冷到最高點,「我是北京人,不說福州話。」「福州話和福建話完全不一樣嘛!」(感謝您,麻煩下次早一點告訴我!)「上海話我還可以...」
大家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語,就是沒有人願意接手我的燙手山芋。連他的大陸同胞都束手無策,這回,我的當事人肯定完玩了!

我開始幻想,這位未曾謀面的當事人,其實是辣手摧花的變態連環殺手。刑法課本上那些駭人聽聞的刑案歷歷在目,再度張牙舞爪出現在我的眼前。天知道他是不是在大陸殺人放火、毀屍滅跡,然後偷渡到美國又再度犯案。一想到漢尼伯般的殺人魔,將在法庭上目睹我這個遜到不行的律師助理,活生生搞砸他的案子,他一定恨到當庭失控、七竅生煙、活人生吃...(我的專長就是想像力豐富,而且越想越投入,直到兩腿發軟為止!)想到這裡,我已經全身無力,突然異想天開,腦筋動到「聽說」會講多種方言的中國雜貨店老闆。每次光顧那家雜貨店,我都用小偷般的眼神,打量那個倒楣的老頭,伺機策劃一場綁架,只為了要他代替我去見「福州漢尼伯」。

時光就在我徒勞無功的幻想中流逝,終於到達末日審判的那一天。(由於律師有保護當事人的義務,所以,即使同是法學院的學生,我們也不能討論當事人的案子,除非是共同參與的同事。)心美學姊終於告訴我,這位陳先生是個非法移民,現在被收押中。他被起訴是因為在賭場賭博時,賭場工作人員認為他以假造的代幣試圖詐欺。(謝天謝地!至少我們的當事人不是重刑犯。)由於這只是一件小案,身為陳先生的代理人,我們希望檢察官可以輕判,最好是不起訴。最佳的方法,就是增加檢察官的負擔,讓他自動放棄起訴這個案子。如何讓公事如麻、卻鍥而不舍的檢察官自動放棄,就必須借助法官的力量。

這個聽起來相當有創意的辯護方法,需要有一個人關鍵人物來執行—就是微不足道的我!我的任務,就是讓法官知道,大家都無法和陳先生溝通,因此法律無法保護他的權利,所以檢察官既然要起訴他,就有責任替陳先生找到一個說福州話的專業翻譯。這個要求看似簡單,但是如果我們「幸運」遇到一位忙碌、又缺乏資源的檢察官,他可能會因為窮於應付,而決定放棄這個幾乎不曾造成傷害的案子,(唯一的「受害人」大概是連人帶錢一併抓回來的賭場!)。站在律師的立場,我們便「成功」幫助當事人脫離刑罰。

心美學姐和我一大早就進入戒備森嚴的刑事法院,通過層層檢驗,終於進入最大的一間法庭。法庭和電影裡的場景差不多,只是法官席高得誇張,似乎要爬上好幾個階梯才能到達。審理我們案子的是仇不勝法官。仇不勝是位溫文儒雅的非洲裔法官,他一坐上法官席,第一件事居然是以充滿感情的語氣,面對席下劍拔弩張的律師和神經緊繃的人群,吟誦一首溫柔深情的現代詩!(這是我第一次親身體驗學校所強調的「法庭是法官的法庭」。我有一種此刻正坐在仇不勝家的客廳的錯覺!等我回過神,回頭一看席後的人群,他們比我更誇張,看著仇不勝的表情,好像法官席上坐著一個火星人!)在一片錯愕中,仇不勝法官滿臉笑意,心滿意足的唸完他的小詩,以廣播節目主持人般沉靜溫暖的聲音,感性的說,「今天是女詩人節,(I am sorry, your honor,沒聽過!)因此我決定在開庭前,為你們朗誦一首女詩人伍爾夫的詩,期待世界和平。」

整個法庭上的人都是一臉不知所云。年輕英挺的檢察官從頭到尾都低頭整理文件,根本沒有一刻停下來傾聽仇不勝的情詩。當我漸漸從驚訝中回神,只覺得這位慈祥和藹的老黑人法官真是可愛,一點也不在乎對我們這群笨牛彈琴,面對罪惡卻相信人性本善。仇不勝法官的寧靜祈禱,也許無法影響這個充滿肅殺之氣的社會,但我相信,他的誠懇終能感動、影響一些頑強的心靈。

心美學姊觀察我驚訝的表情,微微一笑,「仇不勝法官經常這樣,不要太驚訝喔!」
真正大開眼界的才要開始!

法庭的側門被拉開,我的當事人一身橘色的囚裝,手上靠著沉重的手銬,由警衛架著,步伐緩慢的走向律師席之後第一排的座位。但是,出乎我預料之外,在他矮小的身後,緊跟著大約十位高大的囚犯。他們穿著各色囚衣,全部都面無表情,依照警衛的指示,緩緩的走向同一個方向。

法庭上一陣騷動。原來之前席上許多人,都是來看獄中的親友出庭。
警衛們高度警戒。被告依序入座。

陳先生才坐定,心美學姐突然間拉著我,衝向那群被告。我腦中一片空白,緊跟著學姊向前衝。心美學姐在陳先生身後的座位坐下,她把我拉到座位上,接著拍拍陳先生的肩膀,非常小聲的在陳先生耳後說,「這位是我們的助理,來自台灣的小姐。」

陳先生回過頭,目光停在我身上。

這是我第一次和我的當事人四目相交。雖然我只是一位臨危受命、趕鴨子上架的小助理,但我已經可以感受到,身為律師被人信賴的神奇力量。


陳先生是一位瘦小的中年人。就像印象中的貧苦非法移民,他滿目滄桑,雙眼透露疑惑的神情。對於即將發生的訴訟,以及未來的命運,一無所知,也無力掌握。

心美學姐將我向前推,「試著和陳先生說說話,看看你們能不能溝通。」

「陳先生,你好。」

話還沒說完,我忽然心頭一顫,因為當我一上前,所有的被告都轉過頭來,表情怪異的看著我...

他們可不是一般的被告,全都是高頭大馬、手臂比我的頭還大,而且暴露的肉上滿是刺青,手銬還嘎嘎作響的的美國囚犯!

這不只是我第一次接觸囚犯,而且是一次十多個、面目猙獰的壯漢!

這樣近距離的親密接觸,我嚇的被害妄想症一觸即發,隨時都想驚聲尖叫!

一抬頭,只見一個紮著小辮子的白人壯漢,瞪大了眼睛看著我,可是他卻露出一排黃牙,對著我做出詭異的笑容...

小女子我只好硬著頭皮、強裝鎮定、視而不見,微微湊上前去,「陳先生,你聽的懂我說的閩南語嗎?」

他一臉疑惑。真是難為他了,其實我的閩南語爛到我自己都聽不懂!他一定以為,律師隨便從馬路上抓了一個東方女人來當翻譯!

一陣尷尬...

「陳先生,你聽的懂我說的普通話嗎?」

陳先生終於有點反應。他輕輕皺了皺眉頭,以普通話夾雜著我聽不懂的福州話,非常吃力的對我說,「告訴他們,我沒有偷錢。」

即使陳先生試盡各種方法,說服我們他並沒有犯法,我卻發現,我無法和他說出心裡真正的想法,「其實,我們是否相信你漏洞百出的說辭並不重要,重點是,法庭上多數不友善的人必須相信你。」可是,如果連我們,陳先生的辯護律師,都不在乎、甚至不信任他,孤立無援的陳先生要向誰求助?

過程中,我盡最大的努力向他解釋案情的進展。從他滄桑落寞的眼神中,我彷彿看見許多悲慘偷渡客的縮影。陳先生不是我幻想中的瘋狂殺人犯,相反的,他千辛萬苦離開貧困的故鄉追尋美國夢,換來的卻是另一場孤苦無望的生活。多年來,他全部的生活,就是中國餐廳廚房內的苦工。礙於非法移民的身分,他注定卑微的承受雇主無理的剝削和社會惡意的歧視。英文都不會說的異鄉人,舉目無親的陳先生只能把寂寞寄託於路口的賭場。十賭九輸,越輸越大,越大越急著贏回生活的老本,十字路口上的陳先生,今天他就算走出法庭,未來何去何從?

終於,一直在和法官溝通的律師朝我們走來,對我說,「成功了!因為法官看見你們的交談,他要求檢察官在兩周之後,要找一位專業的福州語翻譯。我認為,檢察官很可能會放棄這個案子。」

沉醉於這個小小的勝利,我們開始討論起接下來的刑事程序。不知過了多久律師和我終於回過頭,目光落在陳先生瘦小的身上...
這個微微低著頭的身影,已經被法庭、甚至整個社會忽略太久。他的臉上,看不出一絲喜悅。當我前一刻還自滿於自己對陳先生的「貢獻」,卻從未關心過他已經上訴失敗的非法移民官司。

我離開律師,走到陳先生身後,平靜的向他解釋今天案情的進展。慢慢的,律師也走近我們,「請你問一下陳先生,他需不需要一份我們今天呈給法官的申請函?」聽完我的問題,陳先生遲疑了很久,最後不好意思的搖搖頭,彷彿覺得自己又看不懂英文,要一份文件只會給我們添加麻煩。我和律師使了一個眼神,接著我從律師的手上拿過文件,輕輕遞給陳先生,「收一份在你身上比較好,比較有保障。」

我終於看見一抹安心...

一直到我離開法庭時,陳先生都緊緊握著那份文件,時而低頭凝視...

罪與罰

對我而言,法學院的課程中,最困難的課,是跌破大家眼鏡的「刑法」。刑法對於許多學生來說,是生活中最耳熟能詳的課程。大部分的人都迫不及待的學習刑法,更有許多人是抱著當檢察官、法官的目標進法學院,才剛上課,就一副刑法專家的模樣,(大概是「洛城法網」、「律師本色」這種影集看太多了!)教授才拋出一個問題,就有一大群人瘋狂舉手,不發言誓不甘休。

我的刑法老師佛爾斯教授(Force,『力量』的意思),更是法學院最重要的資產。佛爾斯是海事法的權威,他給分數超級嚴格,惜A如金,選修他的課簡直是和自己的成績過不去。但是他開的課堂堂爆滿,上過一次他的課,就會成為他的信徒,學生都冒著拿一個大C的危險,接受挑戰。當然,這其中也包括不知天高地厚的我。佛爾斯最精采的閉幕,就是在最後一堂課下課前,面對全班曠野迷途一學期、等待奇蹟的羔羊學生,在充滿宗教性的氣氛下降下神諭,「May the FORCE be with you!(電影『星際大戰』的著名臺詞)」

我最大的難題,並不是佛爾斯恐怖的成績曲線。遠在考試之前,我就遇到更恐怖的困境:厚厚一本刑法課本,像是驚悚故事大全,每一個判例,都是血淋淋的真實遭遇。相較之下,「七夜怪談」裡的真子妹妹,根本是搞笑型人物。對於大學主修生物的我而言,血腥的軀體並不是恐怖的來源,真正煎熬的是,閱讀判例時,從字裡行間體驗被害者的無助。許多案例的被害者,就像是命運之神無辜的棋子,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場合、遇見錯誤的人,成為加害者毫無理由、心血來潮的祭品。更殘忍的是,這個世界不但事前無法防範未然,或者伸出援手,甚至在事發之後,講究人權與寬容的法律,對於加害者微不足道的懲處,根本不能稱的上是伸張正義,更別提安慰那些永遠無法彌補的受害心靈。

第一件讓我震驚、心痛的案子,是一位年輕女生被性侵殺害的判例。這個案例的特殊之處,在於檢察官事後調查發現,被害女生被殺害前,曾經在社區中被強暴犯追逐。當時才華燈初上,社區內的居民只要一開窗就可以看見兩人,甚至有幾十人承認聽見被害者的哭喊、求助。但是統計證據顯示,越多目擊者就越少人關心、報案,因為大家都自掃門前雪,等著其他「許多」人採取行動,甚至是殘忍的強暴案。

身為法學院的學生,我的責任應該是研究本案的特殊之處,以及法院的判決和理由。但是,面對各式各樣慘無人道的案例,我讀進心裡的卻不是精采的法律判決,而是公平正義無法到達的傷痛。我甚至不是一個恰當的檢察官人才,因為忌惡如仇的我,一定會產生偏見,無法理性的思考整個事件。佛爾斯教授經常提醒我們「公正的刑事審判」的重要性,因此,刑事判決比一般的標準更嚴格,陪審團必須確信被告就是犯案者,「超越合理懷疑」的標準,也就是陪審團已經沒有合理的理由,懷疑被告不是犯案者。可是,如果被害者的傷害已經造成,這世界對被害者已經沒有公正可言,我們去哪裡追求一個「公正的審判」?


「刑事案件中被告律師的角色」是法學院裡永遠的主題。每次只要教授提到這個議題,一定會有一場激烈的辯論。對「被告律師」一職有興趣的同學,從來不吝於大聲疾呼他們的立場。相反的,像我一樣對這個角色不認同的同學,也肯定會抓住機會發表他們的看法。我可以理解,在美式的法庭上,真理「應該」是越辯越明的過程。被告律師和檢察官,就像是進行繩索兩端的拉鋸戰,透過兩極的激辯,法庭也越來越接近真相。可是,今日的訴訟既昂貴又費時,資源有限的一方永遠處於弱勢。學校一直教育我們,律師的天職,就是盡全力為當事人辯護,但是我無法想像,如果有一天,我必須為有權勢的刑事被告辯護,但心底卻知道,被告是有罪的。若要求一位律師,以最珍愛、自豪的法律訓練為人脫罪,我不知道別人的感受,但是我確信,我是不可能一夜好眠的。

也許,這就是我失敗的刑法教育。我依舊是那個「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漢摩拉比傳人。

Objection! Your Honor

全世界看過美國法庭電影的人,應該都對這一句話印象深刻。電影裡的律師總是辯才無礙、熱血沸騰,在最充滿戲劇張力的地方,來一句 「Objection! Your Honor」然後法官英明、邪不勝正、法網恢恢、疏而不漏、好人獲得平反、壞人繩之以法...帥!帥呆了!

等我們被騙進法學院之後,(電影律師的英雄形象,影響不可謂不大)才知道電影裡的情節根本不存在。先別談我們相貌平庸、一臉苦幹實幹的同學,距離李察基爾型的律師簡直天壤之別。其實,大部分的法庭是很冗長、沉悶的,精采的高潮片段實在少的可憐。況且,「出庭」本身已經是最後一個步驟,在出庭之前,律師必須花費好幾個月、甚至好幾年的時間,埋頭鑽研本案的相關證據、證詞等準備,觀眾所熟悉的律師形象,只是律師工作中的九牛一毛而已。

對於法庭工作有興趣的學生,證據法這門課,幾乎是他們整個法學教育的重點。對於我而言,選修證據法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一探美國法庭制度的精華,看看美國人是如何教育他們的學生,以法律當作稱霸世界的利器。更幸運的是,方恩庭教授是我們學校證據法的名師。他是一位非常成功的執業律師,證據法是他在學校裡唯一開的課,而且為了配合他事務所的工作時間,他的課總是開在超級冷門的早上八點。方恩庭將庭上的優秀口才帶進教室,學生不但可以從他身上,提起學習證據法這們艱澀學問的興趣,更可以親眼目睹一位熟悉實務的大師風範,因此,方恩庭的課永遠是學校的大熱門。

第一次親眼見到方恩庭教授的人,一定會訝於他衣著講究、談吐優雅的明星風采。(絕對是律師中的稀有動物!)年近七十的他,卻像個精力充沛的大男孩,上課的時候滿場飛,問學生問題時,永遠是走近同學,張著大眼睛與你四目相對。上課時口氣時而溫柔、時而堅毅,完全依據授課內容需要創造戲劇性。課堂上的方恩庭教授,充分示範一個優秀的法庭律師,就如同職業演員一般的表演功力。證據法是我最自動自發的課了!平時要我一大早從被窩裡爬起來上課,簡直是一種折磨,但是一上方恩庭的課,我的身體裡彷彿加裝了一個「全自動鬧鐘系統」,像機器人一樣自動刷牙、洗臉、走路上學,因為上方恩庭的課,就像看電影一樣高潮迭起!

方恩庭介紹課本的方式,也和其他教授不同。他舉起這本自己寫的課本,強調它的實用價值,以及所得都捐給當地的慈善組織。定價四十元美金的課本算是特別便宜,他更不忘幽自己一默,「這本書平裝版四十元,精裝版一百元,表示出版商認為他們的『厚皮封面』值六十元,比我的心血結晶內容還貴二十元呢!」

在陪審團制的英美法庭內,獲得陪審團的認同,往往是致勝的關鍵。但是,要如何引起這群不諳法律的陪審團的共鳴,就是一件很大的學問。方恩庭時常以話劇的方式,教導我們法庭上的技巧。例如有一件案例,是被害者的律師向陪審團解釋,為什麼受害者應該獲得巨額的賠償金。於是,方恩庭扮演被害者的律師,台下的我們扮演陪審團。

「各位女士、先生,請你們看著這位無辜的被害者,他以慘無人道的方式,被折磨一分鐘之久。」
嗯...一分鐘...不會很久嘛!上一堂課至少也要七十五分鐘,遇到爛老師,才是折磨哩!

「請你看著這個時鐘,給我一分鐘的靜默。」方恩庭指著教室裡的時鐘,嚴肅且悲傷的語氣,好像宣告教宗撒手人寰。

「請你想像他被鞭打所受的痛苦。」

我們乖乖的遵照方恩庭的指示。一百多人安靜無聲。

剛開始,我只聽到秒針走動的微弱聲響。十秒鐘之後,我開始感到不耐,寂靜中的十秒鐘,走的出奇的久。

隨著時間一秒一秒龜步進行,我們甚至可以感受到彼此的焦躁,但是,時間彷彿將要靜止一般,越走越緩慢...

我突然想到,有一個人,正承受著加害者的鞭打...

一個被害者痛苦的表情,漸漸浮現在我的眼前。慢慢的,我似乎感覺到指尖陣陣的疼痛...

「親愛的女士、先生,」方恩庭忽然發出聲音,瞬間將我的思緒從痛苦的畫面中,拉回熟悉的教室。整間教室彷彿皆受到驚嚇,同學過一陣子才悠悠的回過神。

「這就是受害者所受的凌虐。如此痛苦的一分鐘。」方恩庭的結語充滿悲憐,卻又是如此的強而有力,(尤其像一把鋒利的劍,一刀刺進對方律師的心臟!)

「如果你的當事人受害不只一分鐘...」方恩庭恢復慧詰的口氣,露出勝利律師見獵心喜的奸詐表情,「一分鐘應得到多少賠償,就可以乘上多少分鐘!」

電影「失控的陪審團(Runaway Jury)」中,對於雙方律師在開庭前選擇陪審團,有清楚的描述。當陪審團員是美國國民應盡的義務(除了少數職業例外,例如律師)。由於今日的法庭程序耗時曠日,因此,如果你被電腦隨機抽中,但是不想浪費時間上榜,唯一的方法,就是讓律師把你剔除。這時就需要一點智慧了。
曾經有一位聰明的陪審團候選人,在刑事律師面前表態,「我不贊成浪費國家資源在終身監禁囚犯。」
「先生,這麼說,你是贊成死刑呢?還是縮短刑期?」
如果他說贊成縮短刑期,那被告律師一定會選擇他,但是,他如果說贊成死刑,檢察官就要定他了。
「嘿,」他奸詐的說,「這不關我的事!這是法官的工作!」

經過方恩庭一學期的訓練下來,同學耳濡目染,也獲得他的真傳,被點到的學生,反應越來越快,答案也越來越精采。最有趣的一次妙問妙答,發生在方恩庭教到「專家意見」的時候。

「只有專家的意見,才會被法院接受,納入證據。一般人的意見是不會被採納的。」為了證明一般人的話不可信賴,方恩庭舉例說明,「我敢說,如果我問你們,對『辛普森殺妻案』有什麼看法,你們每個人都可以給我一堆意見,」方恩庭把眼光轉向身旁一直低著頭的男同學,「你說是不是?」

男同學台起頭,靜靜的看著方恩庭。他是一個沉靜陌生的同學,幾乎沒有人認識他。
「錯!」

台下一片驚愕,膽敢這樣對教授說話的學生,還真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連方恩庭也愣住了。他的眼睛睜的超級大,嘴唇半開,表情凝結在空中。

男同學終於開口說話,英文中帶著濃厚的歐洲腔調,「錯!我是法國人。我根本不在乎『辛普森殺妻案』!」

經過一學期的證據法教育,當我步出方恩庭教授的教室,我除了深深感佩方恩庭的教學熱情和技巧之外,最重要的是,學習到他「勝利屬於充分準備的人」的人生態度。
即使有一天,我已經忘光什麼是證據法,我確定,我永遠會記得方恩庭在課堂上不停重複的話,「你們以為律師都像電影一樣,只要在官司快結束時,對陪審團發表一篇精采的結辯就能贏嗎?律師永遠不能靠結辯贏得勝利。勝利永遠是決定於之前冗長的準備!」

數學白痴大集合

大部分的新生,對於我們的法學院院長龐拉福,最深刻的印象就是他停在法學院前的寶藍色BMW。許多學費昂貴的美國校園,常常發生有趣的停車場現象:教授停車區內停放的車子通常平凡無奇,但是,學生停車區的車子,可就是高級車爭奇鬥艷了。龐拉福的BMW可算是為可憐的教授出了一口氣。除了跑車之外,發亮的皮鞋、三件式的西裝、金光閃閃的鈕扣,他看起來彷彿是從教父電影裡走出來的人物。即使法學院的教授幾乎都是西裝筆挺的上班,龐拉福全身上下的行頭,依舊反映出他不凡的身分。

自從上過龐拉福院長的第一堂「契約法」之後,他舌燦蓮花、機智搞笑的授課方式,從此改變我們對他的刻板印象。第一堂課時,龐拉福發揮他院長的天職,勸告我們法學院是個一板一眼的地方,從今而後,我們必須過著很有組織、運用邏輯的生活。

「如果你不是一個很有組織的人...」龐拉福陷入一陣長思,                                          
「既然你們才剛近來法學院,又那麼年輕可愛...」龐拉福壓低音調,似乎準備告訴我們一件大秘密,「趕快轉學去藝術學院!」 

我們上的第一個判例,是貧窮姪子控告有錢叔叔的官司。判例中的叔叔,為了鼓勵頹廢的姪子向上提升,提出「只要你改掉惡習,我就賞你錢」這種凡人無法抗拒的誘惑。等到窮途末路的姪子為五斗米折腰之後,錢多多叔叔卻發揮他視財如命的精神—毀約!在契約中,叔叔要求姪子戒煙、戒毒、戒酒、戒賭...說到這裡,龐拉福露出一臉悲哀的神情,「太慘了,姪子就只剩下(性)一件他會做的事情啦!」

龐拉福院長的專長,就是點出案例中不合理的事實,更將人生中的許多不公和無奈,以一種自娛娛人的態度面對。有一次,我們上到飲料公司的案例,當學生正苦惱於契約中複雜的計價方式,龐拉福卻像小孩一般,得意洋洋的說,「嘿嘿嘿!汽水賣半毛錢,瓶子卻要三塊錢,原來我們都是在付錢買瓶子耶!」

星期一的早晨八點。同學還沒自週末「晝伏夜出」的扁蝠俠式作息時間調整過來。大家拖著沉重的步伐走進教室。班上一片睡意瀰漫。只有龐拉福神采奕奕、精神抖擻,發亮的雙眼,俐落的看著我們這群缺乏訓練的年輕人。
一如往常,我們又遇到契約中的計算題。
「128加55是多少?」龐拉福在白板上寫下「128 + 55 =」。
班上安靜無聲。我以為同學都睡著了。
「128加55是多少?」龐拉福拉高音調,還加上非常誇張、不可置信的表情。
大家都醒了。
可是,仍舊沒有人回答128加55的答案。
「唉...」龐拉福放下白板筆,失望透頂的樣子。
我們稟氣凝神,等待龐拉福的「開釋」。


「我們選擇法學院,而不是醫學院,就是因為我們的數學不好,不是嗎?」台下一陣笑聲。

有別於大部分「善惡分明」的教授,龐拉福完全沒有發脾氣,相反的,他很努力站在我們的立場,與我們同一陣線。

「我的數學,應該是這個教室裡最爛的一個人。」龐拉福對著我們神秘的一笑。

「高中的時候,我被校長編到一個特別班去,這個班級只有十多個學生,叫做『終極數學』。」

「為什麼叫『終極數學』呢?」龐拉福得意的說,「就是因為我們的數學實在爛到爆,沒有藥救了,所以學校要我們唸完『終極數學』這堂課,就不可以再選修數學啦!」

我眼前出現一個先天不良、永不服輸的孩子,在月色下挑燈苦讀的畫面,「少年龐拉福從數學放牛班到史丹福法學博士的奮鬥歷程」!

有別於其他的課程,龐拉福院長的契約法課有一個很有趣的特色:對於回答不出問題的學生,龐拉福會花時間替他們解釋、引導他們回答,甚至加上他對於法學教育的看法。而他的看法,經常一針見血的點出我們的疑問。

「為什麼法學院的教科書那麼難唸呢?因為課本只用兩句話教你們一般的法律就結束,卻花上幾千頁的篇幅,講解那些很少發生、異常複雜、亂七八糟的例外。」

「這就是法學院的教育:進法學院之前,你們都是思路清晰、聰明伶俐的人。在你們的心中,對於是非對錯,已經存有清楚的價值判斷。但是,經過法學院教育的洗禮後,你發現這不再是一個非黑及白的世界,一切都是那麼的困惑,原來人生一片灰茫茫。」

這是我第一次理解到,法學院不會教我對錯是非。身為未來法律的代言人,我的搖籃居然以「教育學生法律不是絕對」自許。年輕氣盛的我,感到非常困惑、失望,甚至憤怒。經歷三年苦樂交織的試練,每當我認真思考我所生活的環境時,龐拉福的話經常反覆浮現於我的腦海。直到有一天,我發現法學院殘酷的奪去我們的天真,卻也慷慨的賜與我們智慧,我才真正體認,最偉大、也最困難的教育,正是教導學生人生的黑暗、真實與複雜,並善用知識和勇氣,帶給這無能為力的世界一線光明。

奇異天使

一年級的必修課中,最辛苦的一門要算是「法律寫作」了。法律寫作總共要修一整年,但是加起來才三學分,而且幾乎每個星期都要交作業。更恐怖的是,作業越來越大,從老師提供參考判例的close memorandum, 到學生自己尋找判例的 open memorandum,最後,一年級結束前,我們最大的考驗不是來自期末考,而是法律寫作課的「模擬上訴法庭練習」。模擬上訴法庭練習的目的,是訓練學生成為上訴律師的能力,因此每個學生都必須在法學院的模擬上訴法庭出庭辯護。

美國的法院分成聯邦和各州兩個系統,個各系統內皆採用三級三審制。一般我們印象中的法庭,多是由一位法官開庭,陪審團坐在陪審團席上,原告和被告分坐兩邊,雙方律師輪流在庭上質詢證人或是發表論點,這樣的場景只有在一級法院(地方法院)才會出現。在一級法院輸掉訴訟的一方如果不滿,便可以到二級法院(上訴法院)上訴,最終到最高法院。上訴法院只採法律審而不採事實審,也就是說,上訴法院假設一級法院對於案情事實的採證是正確的,律師在上訴法院只能爭議一級法院引用錯誤的法律思維。

我們的功課就是「角色扮演」,假裝自己是「虛擬上訴律師」。指導老師創造出一個中東裔的美國醫師,搭飛機時形跡可疑、眼神閃爍,還猛K回教聖戰打倒基督徒的書。而航空公司的員工,則是剛剛在911事件中失去至爱的同事,因此這些嫉惡如仇的機長,空服員和警衛,在憤恨和恐懼的情緒之下,決心替天行道,把倒楣的回教醫師趕下飛機,架到偵訊室嚴加逼問,直到飛機起飛才放人。憤恨不平的醫師不甘受辱,於是發揮美國人凡事找律師、上法庭的優良傳統。(自從身為法律界的一份子,我才深刻感受美國真是法律瘋的國家,無論是擅用還是濫用,市場廣大、商機無限,令我們這些學生感激涕零。)

老師將班上的同學分成兩方,一方代表回教醫師,一方代表航空公司。每個學生都是委任律師,必須獨立寫出一份上訴簡報。模擬上訴法庭由三位客座教授或助教擔任評審法官,同學兩人一組,出庭說服法官我方論點。接著另一組對方學生上庭發言反駁。結束之後,法官們會根據學生的表現作評論。「上訴簡報」根本一點也不「簡」,三十頁上下的內文,所有的格式都要嚴格依據聯邦上訴法院的格式,連裝訂成冊之後的封面顏色都有規定。(當我的「藍色」上訴簡報熱騰騰的從影印店出爐時,那如釋重負的心境,讓煩惱了兩個月的我一整天都飄飄然!)

由於這項作業實在是帶給同學太大的壓力,許多筋疲力盡的學生徹夜準備,導致上課時間頻頻打瞌睡,更有完美主義的同學,在其他科目的課堂上也振筆疾書,狂寫法律寫作功課。因此,許多教授不知是擔憂還是吃醋,忍不住在課堂上提醒那些走火入魔的同學,法律寫作課一學期才一點五學分,其他「正課」至少也有三學分,千萬不要本末倒置、顧此失彼。

我被分配到原告方,也就是幫助這個虛擬的回教醫師控告航空公司。為了這份任務,我才發現其實這故事也不全屬虛構,自從911之後,的確有許多中東裔的乘客,受到不平等的待遇並提起告訴。也許是日久生情,(或是過度操勞,產生幻覺,) 研究了許多案例之後,我真的對這些乘客深表同情。如果我可憐的客戶只是因為長著一附大鬍子、包頭巾的中東面孔,就必須任憑機場警衛脫衣質詢,失去人權的他等於是賓拉登的代罪羔羊,成了憤怒的美國人情緒的出口。所有納粹般的暴行都是從微小的侵略開始,法律不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縱容這樣的行為。將心比心,若是有一天,美國將目標對準黃皮膚的亞洲人,我們作何感受?


但是站在「敵方」的立場,他們又何罪之有呢?無冤無仇、遠在世界另一頭的恐怖份子,慘無人道屠殺他們的親朋好友,只因為他們是「該死的美國人」。身懷切身之痛的航空公司員工,又怎麼可能客觀、理性的面對一個可疑的「兇手」?身為一個法律新鮮人,我突然理解到,我們所要面對的課題,遠遠超過功課本身。如果法律是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一但法律束手無策,接下來是不是戰爭?如果原告和被告,皆是別人的野心之下,無辜的受害者,那我們這些法律的代理人,如何將憐憫與慈悲帶入這不幸的法庭?

對我而言,還有比在出庭時英文打結更大的恐懼,就是沒有同學願意和我一組,當我這外國學生的「co-counsel」。大出意料之外,我的法律寫作課,居然是一年級的課程中最順利的。一切都要歸功於我的兩位「貴人」!法律寫作課的指導老師,多是對教學有興趣的年輕律師。我很幸運的,遇到專門研究人權法案的郝夫曼。郝夫曼戴著一附「成人牙套」和學生眼鏡,完全是用功書呆子的典型。經過他一年來的從旁輔助,我才能以癟角英文創造驚奇,完成許多不可能的任務。

更令我感動的,是我面惡心善的co-counsel麥克基。我一直記得那個濕冷的午後,我正苦惱著,不知道誰會願意冒著成績被我搞砸的危險和我一組。忽然間,我的「天使」向我迎面走來...

「Hi!」麥克基主動和我打招呼。

「Hi!」我小聲的回答。好奇怪,我和麥克基實在是一點也不熟。

「你要不要當我的co-counsel?」

「啊...」我的表情肯定很誇張。情不自盡。

老天派了一個奇特的「天使」給我。這個天使又高又壯,眼神高傲,說話還帶著濃濃的南方口音。不知道麥克基是法學院學生的人,一定以為他是打職業棒球的。

「好...好啊...」我強裝鎮定。

「那就這樣說定了。我會去告訴郝夫曼。」麥克基給我一個「強而有力」的微笑,就消失在走廊盡頭。

等我恢復理智之後,老實說,我便開始懷疑,我們兩個南轅北轍的人怎麼合作?

根據我唯一一次和麥克基「交手」的經驗,他實在不是我想共事的典型。

約一個月前,我們在班上進行「和解談判」 的練習。麥克基那一組,正是我們小組的對手。過程中,我對他高傲自大、裝腔作勢、兇神惡煞型的「談判技巧」,留下糟糕的負面印象。

解除我的憂慮的,還是天使麥克基!

我們的合作出奇的順利!麥克基還是那一套咄咄逼人、中氣十足的「南覇天」姿態,但是他的「優點」,正好彌補我氣勢不足、弱小可欺的缺點。相反的,麥克基政客般完全訴諸於民粹,缺乏邏輯和說服力的煽情演說,正好需要我理性細膩的邏輯,鋪陳出整個論點架構。我們兩個天龍地虎的組合,輸人不輸陣,連成績都還沒公佈,我們就從評審們的評語中,確信我們打了漂亮的一仗!

完成了法學院生涯中的一大挑戰之後,麥克基請我到學校的咖啡廳,享受一杯溫暖的熱咖啡。一番交心長談後,麥克基悠悠吐露他父親早逝、孤單貧苦的青少年生活。他告訴我,他下課後在修車廠打零工,最好的兒時玩伴趕來告訴他,父親突然去世的噩耗。大塊頭的他幾乎崩潰,和朋友抱頭痛哭。從此以後,辯論賽成為他情感的寄託,他每夜聽著美國著名政治家的演說錄音,仔細模仿,夢想有一天也要成為其中之一。今天,他終於踏上夢想的第一步,進入法學院,可是,當年陪他度過人生黑暗期的拜把之交,卻已經踏上黑幫的不歸路,視他為拒絕往來戶。如今陪伴他的,只剩下他依舊金光閃閃的二十多歲愛車。

聽著他的故事,我終於鼓起勇氣問他,當初為什麼有「先見之明」,連我對自己都沒有信心,而他卻找我當co-counsel。

「因為我從你上一次和解談判的表現中,發現你正是我要找的人選。」

同一堂課,我只看見他的缺陷,而他卻看見我的優點...

看著麥克基駕著他那鮮黃色,彷彿和他一樣充滿滄桑故事的老愛車漸漸駛去,月色下,我發現,天使不只修正了我的偏見,他也徹底的感動了我。




成績曲線分布圖

法學院眾多「優良」傳統之中,學業競爭算是最淵遠流長、遠近馳名了。無論良性或是惡性,皆已經進化到變化多端、爐火純青的地步!

要談學業競爭,就要先了解學生的生活環境。大約上課前五分鐘,百分之九十五的學生就已經入座,打開課本,架好手提電腦,進入備戰狀態。對於多數的學生而言,手提電腦簡直就是第二個生命,不論多麼厚重,我們還是背著它上山下海。真正恐怖的是,電腦只是書包內的一份子,還有好多精裝厚皮課本等著我們這些馱獸。有些女生受不了陶侃搬磚的生活,只好買有輪子的小行李箱當書包,每天像空服員一樣拖著走。我的好友就曾經拖著行李箱在校園走路,結果被路過的大學生恥笑,氣的她大罵那些不知人間疾苦的「青少年」,雖然她也認同自己狼狽的模樣很可笑。

上課中,學生大多把教授說的話,盡量一字不漏的輸進電腦,等到課堂筆記累積到一定的份量,便將重點整理成一份「outline」,當作考試的準備依據。通常outline中不只包含課堂筆記,還有參考書、法律辭典等等的資料。因此,outline可以說是學生對這門課的心血結晶,多數人視它為最高機密。法學院之大,願意和至交分享outline的人寥寥無幾。「法學院學生會」有一項生意興隆的營運,就是在學期結束之後,向成績優異的學生購買他們的outline,然後大量複印這些智慧財產權,再轉賣給需要「強心針」應付考試的學弟妹。

有一位剛到美國的中國同學,因為語言上的隔閡無法馬上進入課堂狀況。有鑑於自己的筆記實在乏善可陳,(這一點非常容易證明,只要放眼望去,全班的人都低頭猛記筆記,或是雙眼盯著電腦螢幕、十指在鍵盤上飛舞,而你卻一臉無辜的看著教授,彷彿教授說的是阿拉伯文),他只好放下身段,請求隔壁慈眉善目的女同學借他上課筆記。第一次開口時,那位美國女生面無表情,聽著他中國式的英文,下課之後,便把這堂課的筆記借給他。

幾天之後,可憐的中國同學又陷入無計可施的窘境,只好又厚著臉皮,求助於那位好心的女學生。這一次,他等到的不是筆記,卻是指導教授的「關心」。教授告訴他,那位同學把他的「惡行」報告給學務長,因此學務長又將這件事轉告教授。完全不了解「法學院叢林法則」的中國學生簡直快嚇呆了!一向以中國文化「以和為貴、禮尚往來」待人處世的他,怎麼都無法理解美國同學「辣手摧花」的處理方式!

美國法學院的教育之所以嚴謹紮實,其實老師們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有很重要的貢獻。上課前一分鐘,教授便走進教室,攤開座位表,稍作準備,等到時間一到,馬上進入主題。上到下課時間到,還不肯罷手的教授大有人在。課堂上,教室就是教授的法庭,教授就像莊嚴的法官,擁有絕對的權威。老師比學生認真,加上同學相互競爭,在這樣的環境之下,連平時愛打混的同學也很難不用功。

也許為了教導學生人生的殘酷,以及律師生涯的現實,「一試定終生」成了法學院的必要之惡。除了少數特殊的科目之外,每門課只考一次期末考,而期末考的分數就是這堂課的學期總成績。因此,學期過了三分之一之後,學生也就只關心期末考一件大事。多數的教授偏好長篇寫作問答題,整份考題大約有五大題,大題之下再分做各小題。題目如同一個案子陳述事實,學生必須依據個別事實做分析,找出與這件案子相關的法律議題,以及法院的可能判決。答分的重點在於學生對於法律的了解,邏輯的推理、分析,更重要的是,以上述因素說服教授同意你的論點,就像真正的律師,說服法官法律是如何站在你的當事人這一方。不同的地方在於,學生必須申述雙方的論點,而非單一方,因為律師必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預知對方的立足點,充分準備且將以反駁,才是致勝的關鍵。

作答時,學校會發給學生一「本」超大開本,大約二十頁的答題本,讓學生瘋狂作答。對於滿腹經綸的學生來說,三小時內寫完兩大本,根本不夠時間表現他們如何文思泉湧,下筆如有神。但是,對於英文作文不如美國同學好,動作又不夠快的外國學生,簡直是先天不良、後天失調,期末考那三小時就是無間道了。

許多法學院都是採用「成績曲線」給分的愛好者。很不幸的,我的教授們多是其中的佼佼者。成績分成A、B、C、D、F五大等級,(F 就是Fail的縮寫,後果慘不忍睹,非筆墨所能形容), 只要班上人數超過二十一人,教授就依照固定的百分比打分數。在正常的情況下,多數同學集中在B或B-算是非常「合理」的,換句話說,超過十分之一的同學拿到慘絕人寰的D或是被當,也只能回家偷哭了。

相對的,有人哭就有人笑,對於成績優異、天縱英明的同學,法學院也創造了許多「奇特」的獎勵方式來榮耀這些菁英。「法學期刊社」、「模擬法庭」是法學院中的聖殿,只有一年級成績前百分之八的學生,才被賜予參與的權利。不過這群天之驕子,一定會在三句話以內,迫不及待的和同學分享他們的喜悅。至於這些身分特殊的同學,在神秘組織裡做什麼豐功偉業呢?除了極少數擁有特異功能的奇葩,能夠發表自己的論文之外,大多數的人便成了幫助教授複檢論文的免費助理。不過這些苦力可是眼光遠大,因為大型事務所最偏愛雇用他們。擁有這種經驗的學生不只成績優異,而且他們可能有較充分的訓練,寫出高品質的法律備忘錄,更有助於找到有力的論點。

在這些有形、無形的壓力之下,成績的影響顯的無遠弗屆。為了立足成績曲線分布圖的前端,有些「力爭上游」的同學,便產生前所未見「未達目的,不擇手段」的驚人能量。 最常使用的技倆,就是趁四下無人時,把圖書館的重要參考書籍藏起來,甚至把教授開放給學生參考、裝訂成冊的考古題撕頁。法學院為了預防這些變相的競爭,制定了全校最嚴格的「榮譽條款」,凡是作弊、抄襲等等違反榮譽的行為,一律退學處分,甚至朔及既往,一但被揭發,連畢業的學生已經到手的學位都會被撤回。雖然整本 「榮譽條款」幾乎是懲處「不榮譽」行為大集合,但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很少有人會天真的相信,這些條款比我們膽大心細的同學更聰明。

震撼教育

法學院裡的「創意教學法」不只是蘇格拉底式教學而已。教授把被點到、沒有預習的學生「請」出教室時有所聞,最誇張的,莫過於査得勢教授和三年級學長串通好,上課不到五分鐘,一個黑人壯漢(學長飾)怒氣沖沖的踢開教室後門,對著査得勢破口大罵,威脅要打學生(就是倒楣的一年級我們)。然後査得勢擺出超人的姿態,英雄般正氣凜然的訓斥大漢一頓。

現在回想起來,他們一前一後的叫囂實在有點誇張,演技彆腳,不是很稱職。可是當下的我們,時時刻刻生活在課業壓力之下,神經緊繃到快精神錯亂,再加上好戰總統天天呼喚恐怖份子「邪惡軸心」,還有柯倫白高中少年舉槍屠殺師生事件,(査得勢大概就是從這裡得到靈感),悲慘的我們眼看前有瘋狂教授,後有失控壯漢,嚇的手腳冰冷,噤若寒蟬。

我根本不敢回頭看「兇手」,只能在心裡默唸阿彌陀佛,還有時間想: 死在査得勢的班上真是太不甘心了,千里迢迢來這鳥不生蛋的鬼學校受盡折磨,「律師夢碎、客死異鄉」...

還沒回過神,卻聽見査得勢得意的冷笑,「這是要教你們,什麼是『威脅』。」


學校裡還有一位「正港有名聲」,黑到全身發亮的年輕教授畏勢厲。他堪稱是非洲裔中的精英,相貌英挺、一表人材,從大學到博士都唸一流名校,可是他個性衝動、憤世嫉俗,上課抓狂起來像三太子上身。畏勢厲的名言是「你沒有準備,不配發問,我不回答。」「你在浪費全班的時間。」

一天畏勢厲教授發飆到一半,突然安靜下來,目光如黑豹般,用力掃過第一排,最後停在末端的人- 我!每次和他四目交集,我就想唸大悲咒。

畏勢厲放慢步伐,優雅的走向他的座位表,
「Ms. Ho。」

南無大慈大悲救苦救難...



「如果在法庭上,對方律師語帶挑釁的對你說,『寶貝,你生氣起來特別性感』你會怎麼辦?」

我迫切的危機,是面對這個洪水猛獸般的教授該怎麼辦?

窮則變,變則通。反正這個問題也沒有正確答案,而且不管什麼答案,他都不會滿意。

我靈機一動,索性豁出去,故作輕鬆的說,「那要看對方律師帥不帥。」

畏勢厲張著銅鈴般的大眼瞪著我。全班一陣爆笑...

雖然畏勢厲還是在課堂上「諄諄教誨」我的答案錯誤,但我的表現似乎獲得較高的評價。一
學期之後,還有同學對我說,「我記得妳,妳是那個在畏勢厲班上,回答很有趣的女生。」
  
正所謂「是福不是禍,是禍躲不過。」太久沒有燒香拜佛的我,終於在十一月寒冷的早晨,衰神附身,被査得勢教授「臨幸」。

「Ms. Ho。」

我像觸電一樣,全身劇烈颤抖了一回,「抖幅」之大,連身旁的同學都可以感覺到。

「Ms. Ho... 」査得勢順著座位表的指示,目露兇光落在我身上。

我畏畏縮縮的舉起半支手臂。真希望可以改一個美國教授唸不出來的名字,像大陸人一樣用XYZ當開頭,什麼Xu,Zhou多棒,一勞永逸!

「請你解釋 Contribution 和 Comparative Negligence的相異點 。」

「嗯...」我低下頭看著課本上畫滿重點的案例,終於領悟「太多重點等於沒有重點」這句話。

我被金承重的故事嚇壞了。感覺査得勢隨時都要發飆...

「如果有兩個被告,Contribution是一人負擔一半的賠償金,Comparative Negligence是按照比例賠償。」我用發抖的食指指著課文,幾乎照本宣科勉強擠出一個答案。

査得勢顯然不滿意我的答案,「你再重複一次。」

「是...當兩個被告是joint and several liability時,Comparative Negligence表示一人負擔一半的賠償金,Contribution則是兩人按照責任比例賠償...不...嗯... Contribution是一人一半的賠償金,Comparative Negligence是按照責任比例賠償...」我隨時都要休克了!

「錯!為什麼你總是弄反Contribution 和 Comparative Negligence的意思?」

天啊!這還用問嗎?你說呢?

我和査得勢的「溝通」,就在類似的對話中,痛苦且緩慢的進行。

不知道是因為我結結巴巴的英文,還是他突然變的悲天憫人,終於,在二十分鐘之後,査得勢決定放下屠刀。

哈利路亞!我佛慈悲!

這就是我的第一次「蘇格拉底式教學」經歷,雖然不甚光榮,甚至有喪權辱國、丟東方人的臉的嫌疑,但至少全身而退。下課之後,出乎我的預料,居然有許多我並不熟悉,和我擦身而過的同學,很熱情的告訴我「You did a good job」。雖然我知道我的表現距離「good」還很遠,也有許多人批評美國人這種不管三七二十一都說「well done」的習慣很虛偽,導致美國人都過度自信、是非不辨,但是在最需要的時候,我很感激這溫暖、以鼓勵代替責備的美國文化。他們慷慨的讚美,成為我最大的收穫。從此,我將終身難忘「不吝於給予鼓勵」的力量。


蘇格拉底式教學法

美國法學院最「精采」的地方,就是蘇格拉底式教學法。它是一個律師生涯的起點和試煉,通過這個關卡,一位平凡的學生才開始具備成為律師的條件。正因為它是如此真實、殘酷,它也成為許多學生的「最恨」,甚至在多年之後仍無法釋懷。

蘇格拉底式教學的真諦,就是在上課之前,學生必須先預習完全沒有接觸過的判例,上課時教授就依照座位表,抽點同學回答問題。通常一位學生負責一個判例,所以教授就等於花上十分鐘到三十分鐘的時間,在全班近百位同學面前和你「對話」。這也是「蘇格拉底」名稱的由來。不同的是,它並不是普通的對答。一位嚴格採用蘇格拉底式教學法的教授,通常會先問被點到的學生這個判例的事實(例如原告和被告的背景、事情是如何發生)、訴訟的進展、各級法院的判決、雙方爭議點、法官判決的理由,還有持相同(或相反)法官的意見。學生真正的挑戰,是教授永遠站在反方挑戰你的想法,一如法庭上拼命擊倒你的對手,或是認為你沒做好準備的法官。問題是,學生才疏學淺,很難辯駁教授的挑戰。


剛開學時,還有一、兩位天真自信、汲汲營營、力求表現的新生,會在同學面前自吹自擂,發表「期待被教授『揀選』」的言論,但上課幾個星期之後,當大家都在期待有壯士出現時,這種同學自然而然就消失了。

少數非常優秀的學生,就像受傷的戰士,在大庭廣眾之前接受教授咄咄逼人的攻擊,同時在短時間內,為自己的知識辯解,奮力一搏。當然,這樣「值得尊敬」的學生並不多見。所以,大家就可以想像,大多數沒有充分準備的學生,遇上憎恨學生沒有預習的教授,課堂如殺戮戰場般的畫面有多血腥了!

萬萬沒想到,開學不到三個禮拜,教授就大開殺戒...

教我們侵權法的査得勢教授,畢業於蘇格拉底教學法的發源地「哈佛法學院」。他是此方法學派的正統傳人,而且大有變本加厲的趨勢。一個血雨腥風的星期二早晨,倒大楣的韓國男同學金承重成了課堂上的祭品。

「Mr. Kim!」査得勢才站上講台,第一件事就是點人開銏。金承重緩緩的舉起手,全班一致投以同情的目光。

「請你解釋Herring v. Boyle」。

「教...教授...我...」金承重才到美國一個多月,說起英文非常吃力,帶著濃厚的韓國口音。

「教授,我英文不好...」金承重對於自己的英文極度缺乏信心,「我英文不好」幾乎成了他的發語詞。

「英文不好,」査得勢犀利的目光直視金承重,「英文不好就不要待在這個教室裡!」

査得勢的反應太令人震驚,尤其是發生在對於「種族歧視」議題非常敏感的美國,我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査得勢的「誠實」讓我理解到,在這個環境裡,「英文不好」是不被原諒的,無論什麼理由。

査得勢另外抽點了一位美國女生解釋判例。時間一點一滴的過去。正當大家慢慢從剛才的尷尬中回過神來,査得勢突然一轉頭,拉高嗓音射向金承重,「Mr. Kim,再請你重複一次『reckless』的定義。」

金承重愣了一下。

「嗯...」這次査得勢只給金承重三秒鐘。

「Ms. Peterson。」査得勢另外再點一位同學,速度之快彷彿他早就計畫好。

我根本不敢再看金承重。

空氣冷的快要結冰。教室內一片死寂。

「今天就到此為止。」我以為査得勢終於決定結束今天的煎熬...

「Mr. Kim,」査得勢義無反顧的走向金承重。一整堂課,金承重的頭幾乎沒有再抬起來。

「我下一堂課還會再叫你。」

然而金承重的悲劇並沒有隨著下課劃下句點。他事後告訴我,査得勢甚至寫一封電子郵件給他,批評他沒有做功課。也許是金承重的大韓民族自尊心被深深傷害,或是他認為自己的實力還不足以應付法學院的要求,一學期之後,金承重便休學了。金承重的離開,使我失去了一位熟悉的朋友,尤其在外國學生只有兩個百分比的法學院,超級少數民族的我們更加彼此珍惜。但是親眼目睹他的遭遇,我可以理解他的決定。即使經歷幾年,當我為了寫這篇文章,仔細回想事情的經過時,我依然感到心有餘悸。只能祝福金承重終有一天可以完成夢想。

査得勢教授是學校裡的爭議性人物。學生對他有非常兩極的評價。有人認為他教學認真,(他甚至有自己的網頁,所有上網問的問題,他都親自留言回覆。)也有人認為他緋聞不斷、熱中派系、私德不佳。在我看來,兩種看法都是事實。也許對於金承重,他確實是出於善意,只是文化、語言和個性上的差異,導致不幸的結果。對我而言,金承重的遭遇讓我徹底蛻去法學院甜美、充滿想像的糖衣,實際且沉重的思考我所選擇的事業。

我是一年級

美國法學院稱一年級新生「One L」。

「One L」代表一種神秘的圖騰。背上這個名字的人,不屬於我們所熟悉的世界。他們無法選擇,法學是唯一的信仰。他們寄居在法學院教堂,每日閱讀三百頁沒有色彩、密密麻麻的英文判例。對於學習的愛與憎,像侵蝕骨髓的汁液,化去他們所有的生活。

哈佛法學院有一位校友,曾經寫過一本想唸法學院的人必讀的聖經「One L」。書中形容「One L」的生活如同活在隧道中,每天天亮前就到學校,離開法學院時又已經天黑,日復一日過著不見天日的生活。

直到有一天,當你發現你也看不到陽光時,對於「One L」書中的吶喊,才真正感同身受。

一年級所有的課程都由學校預先安排,學生只能拿著列滿課程、教授姓名、教室代碼的功課表乖乖入座,逆來順受。全美的法學院都依循傳統,把英美法的基本精神全部在第一年教授給學生。一年級學生總共要修三十一個學分,包含刑法、契約法、侵權法、財產法、民事訴訟法、美國憲法和法律寫作。由於這些基本法「歷史悠久、博大精深」,因此法理也就格外的深奧,對於初次接觸法律的新生來說,更是難上加難。

新生一入學時,學校就會不斷耳提面命一年級成績的重要性,因為美國法律界的就業市場,幾乎都以一年級成績為指標。擁有傑出的一年級成績,才容易在競爭激烈的一升二暑假找到實習的機會,有了第一年的實習,才有機會在第二年暑假找到大型事務所的實習。更重要的是,事務所通常都在暑期實習生中,挑出畢業後正式聘用的律師。一言以蔽之,如果你的一年級表現不佳,那麼你距離成功律師的目標便遙不可及了。
「One L」之所以生活悲慘,就是因為每天在這些內憂外患中掙扎,許多學生還要承受離家千里、適應新環境的焦慮。凡經歷過「One L」生活的學長姐,在法學院與一年級新生相遇時,再鐵石心腸的人,也會對一年級抱持著高度的同情與關懷。



我的悲哀,在於我對這一切近在眼前、等待著我的磨難,一無所知。

我的第一份作業,是在「開學前」唸完一本兩百頁,關於寶拉瓊斯控告柯林頓性侵害的「薄皮小冊」。相較之下,其他的課本就顯的有份量多了。一本一千多頁的課本算是普通體積的。(而且一張圖也沒有)!一門課大概要三本書,一學期要修五門課,再加上林林總總的參考書、考前練習題...我第一學期的書本費大約就花了一千美金,何況不少書是二手書的價格。光是第一次進書店採購,我差一點搬不動自己買的書。好心的店員多幫我套了雙層塑膠袋,可是回到家,幾乎每一袋都傷痕累累。

於是,介於新生訓練和開學的一整個星期內,我毫無心理準備的,陷入寶拉瓊斯與柯林頓的「A級」混戰。

有生以來,第一次閱讀法律案件的感受是很美妙的,好像哈利波特迫不及待的打開一本神秘的魔法書。不幸的是,這新奇的感受很快的就消失在「有看沒有懂」的痛苦裡。這也是我第一次領悟到,我的英文單字有多麼缺乏,除了查不完的法律文字之外,真正困擾的是,查也查不到的「性行為用語」。寶拉瓊斯的律師在遞交法院的訴狀中,非常詳細的紀錄寶拉瓊斯描述柯林頓要求她「服務」的過程。老實說,除了幾乎已經是「最後一個步驟」的「Kiss it」以外,以我駑鈍的英文知識和「生活常識」,實在無法理解這個案子的核心。


距離開學的日子越來越近,我也越來越忐忑不安。讀了這麼多天的書,還是不了解老柯到底做了些什麼,瓊斯小姐的律師又採取什麼策略,我甚至不知道為什麼要研究這個案子,(除了超級八卦價值)。更令我害怕的是,這個功課只是開學前的牛刀小試。我已經不敢去想像,正式開學之後的日子...

我突然驚覺,我對於唸法學院的熱情和衝動,結果卻是把自己的未來投入渾沌 的漩渦。

「One L」是背著紅字的原罪。

Hello! 法學院


坐在偌大的教室裡,我還是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新生訓練的第一天,我坐在空蕩蕩的教室,面對即將展開的里程, 充滿期待。

四下無人。牆壁上掛滿大法官的油畫,一個個眼神犀利、正氣凜然。當然,電影裡的法官不都是這樣演的嗎?我以充滿敬畏的心看著他們,一邊幻想著自己隨之而來的榮耀。

為了獲得入學許可,大部分的學生都花了一番努力。以我為例,從準備法學院入學考試、申請學校、直到收到入學通知,大概花了八個月,總共寫完五大本模擬試題,申請十五所學校,還有無數精神和金錢上的打擊。(例如,費盡心力只得到語氣委婉、充滿鼓勵的『拒絕信』!)因此,今天站在這裡的學生,大多數都像我一樣意氣風發,夢想自己距離功成名就只有一步之遙...

我真是法律門外漢啊!

同學陸陸續續走進教室,我也越來越緊張。美國的法學院年級嚴明,同一年級的同學,將在未來的三年中同甘共苦。這批同學也很可能是未來律師生涯中少數的知交,因此大家對於同學都有不少的好奇和期待。

一片靜默。看這情形,好像和一般的美式社交不同。有別於大部分善於交際的美國人,我的同學似乎很有距離感,大家多在彼此打量。

我也不敢開口,尤其是教室內的亞洲人實在是少的可憐,小貓兩三隻...

九點整。一位衣著正式的女士走進教室,她簡單的自我介紹後,就把我們分成十多個小組,由負責的教職員各自帶開。

我跟著一群陌生的面孔,走進一間慘白的小教室,腦海中想著「別人是不是也和我一樣惶恐」?

一入座,我們被要求對著大約十五位同學的小組自我介紹。

「我是卡洛琳,」第一位發言的是個五官甜美,但表情冷漠的金髮女生。「我今年剛從杜克大學畢業。我要成為律師,因為我們全家人都是律師。我的姐夫是本地的成功律師,他們住在上城高級住宅區的豪宅。我以他為目標。 」

第一次聽到有人這樣自我介紹,下巴差點掉下來!

「很好,下一位。」

「我是艾蒙森。我之前在洛杉磯的大型法律事務所擔任法務助理,專門負責侵權訴訟。」
太棒了!我連侵權是什麼都不懂!

西裝筆挺的艾蒙森一臉成熟幹練。自我介紹之後,以睥睨的眼神看著我們這群乳臭未亁的學生。

「我是大衛,」大衛是這教室內唯一穿T桖的人。他有一頭異常凌亂的棕髮,說話的語氣有氣無力,瘦弱邋蹋的外表和這個環境格格不入。

「我的爸爸是威斯康辛大學的法學教授。」天啊!連這個「流浪漢」同學都身世不凡!
「大學畢業之後,」大衛繼續低聲呢喃,彷彿在自言自語,「我爸逼我到芝加哥的事務所上班,才待了半年,我就忍不住落跑,跟著搖滾樂團當鍵盤手,坐爛巴士巡迴美國表演。」

大衛露出溫和的一笑,他的笑容出奇的溫暖,使我對這個劉海遮住半邊臉的男生,有了親切的印象。也許外表異類的他,才是我們當中心態最健康、正常的學生。


「下一位...Ms. Ho 。」(在下我是也。使用敬稱是法學院的傳統。)

我覺得心臟好像已經跳到嘴巴裡,馬上就要從舌尖跳出來...

「我...我是Ann...」腦中一片空白...

「我在台灣長大,大學時到加州唸書,主修生物科技和管理。」

我敢保證,以我此刻結巴的英文,他們一定在懷疑,這個外國人美國大學是怎麼畢業的?

我深吸一口氣。面對一臉胡疑的新同學,我完全忘記自己的律師大夢,變成一個害羞、怯場的小學生。

「我...」看著台下一張張充滿自信的面孔...

等一下!其實我也不差啊!我是他們當中的一份子啊!為什麼我要害怕呢?

來者不善,善者不來!

我都已經千里迢迢來到這陌生的城市,以後這裡就是我未來三年的家,而他們就是我唯一熟悉的人。我不可以害怕面對同學。相反的,我應該對他們釋出善意...

「我坐了二十四小時的飛機才來到這裡。我選擇法學院,只是因為我對法律有熱情,有憧憬。我不知道我的理由是否充分,我也不確定以我的台灣英文,要從這裡畢業是不是『不可能的任務』,可是我決定孤擲一注。」終於說出真心話。

「很榮幸認識你們。」

我低下頭,聽見同學中發出同意的聲音。一抬起頭,發現大衛遞給我一個溫柔的微笑。

至少是個開始吧!

結束新生訓練漫長的一天,已經是黃昏時分。我突然懷念起小時後唸的「夕陽西下,斷腸人在天涯。」對於未來的三年,我帶著疑惑不安和一絲絲的期待,慢慢踱步回宿舍。